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2010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年度回顾
[2011/3/14 15:28:56]
 全文(共2页)

溶栓治疗重新得到重视
    STEMI发生后,血管开通时间越早,挽救的心肌越多。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虽然近年来STEMI急性期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干预(PCI)已成为首选方法,然而即使在欧美发达国家,也仅25%的AMI患者能够及时接受直接PCI治疗,在目前国内经济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条件下,溶栓治疗因其方便、及时、易行的特点,在再灌注治疗中仍占有重要地位,特别当因各种原因使就诊至血管开通时间延长致获益降低时,静脉溶栓仍然是较好的选择。新型溶栓药物的研发提高了血管开通率和安全性。
    STEMI时,溶栓获益大小主要取决于溶栓治疗的时间和达到的TIMI血流。若能迅速完全恢复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和梗死区心肌灌注,则溶栓治疗获益最大。在发病3 小时内行溶栓治疗,梗死相关血管的开通率增高,病死率明显降低,其临床疗效与直接PCI相当。发病3~12 小时内行溶栓治疗,其疗效不如直接PCI,但仍能获益。发病12~24 小时内,如果仍有持续或间断的缺血症状和持续ST段抬高,溶栓治疗仍然可能有效。溶栓的生存获益可维持长达5年。左束支传导阻滞、大面积梗死(前壁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患者,溶栓获益最大。溶栓前,必须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溶栓禁忌证,如有发生致命性出血的风险,应当选择PCI而非溶栓治疗。
    我国2010《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对溶栓的适应证作出了明确规定:①发病12 h以内到不具备急诊PCI治疗条件的医院就诊,不能迅速转运,无溶栓禁忌证的STEMI患者均应进行溶栓治疗;②患者就诊早(发病≤3 小时)而不能及时进行介入治疗者或虽具备直接PCI治疗条件,但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与就诊至溶栓开始时间相差>60 分钟,且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90 分钟者应优先考虑溶栓治疗;③对再梗死患者,如果不能立即(症状发作后60 分钟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可给予溶栓治疗;④对发病12~24 h仍有进行性缺血性疼痛和至少2个胸导联或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 mV的患者,若无直接PCI条件,在经过选择的患者也可溶栓治疗;⑤STEMI患者症状发生24 小时,症状已缓解,不应溶栓。
    2010年ESC/EACT血管重建指南指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如需溶栓,装备良好的急救服务和全量溶栓应在入院前开始。目前由于各种条件所限,国内溶栓治疗大多在医院内进行。2010 ESC/EACT血管重建指南强调:若首次接触医疗至球囊开通时间<2 小时,则不应进行溶栓治疗;若预期时间延迟>2 小时(或年龄<75岁的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预期时间延迟>90分钟),就诊于不能实施PCI医院的患者应当立即接受溶栓治疗,随后迅速转运至能够实施PCI的医院,并在3~24小时内接受血管造影和PCI。
PCI治疗地位得到提升
    直接PCI  对所有发病12 小时内的STEMI患者采用介入方法直接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称为直接PCI。与溶栓比较,直接PCI能更有效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严重出血并发症减少,是最有效降低STEMI患者死亡率的治疗措施。应鼓励有条件、有经验并且能进行24小时全程开展PCI治疗的医院积极开展直接PCI。尽可能缩短D2B时间是直接PCI治疗成功的关键,要做到D2B时间小于90分钟。
    2010我国出台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PCI的专家共识》推荐的直接PCI适合于下列情形:①有溶栓禁忌证患者应选择直接PCI。②发病>3小时以上的患者更趋首选直接PCI。③心源性休克,年龄<75岁,心肌梗死发病<36小时,休克<18小时首选直接PCI。④年龄>75岁的心源性休克患者,心肌梗死发病<36小时,休克<18小时,权衡利弊后可考虑直接PCI。⑤心肌梗死发病12?24小时,仍有缺血证据,或有心功能障碍或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或严重心律失常,可考虑直接PCI。
    2010年ESC/EACT STEMI患者血管重建指南PCI治疗推荐包括:建立基于院前诊断功能良好的绿色通道,推荐将患者快速转至可行直接PCI的中心,此类中心须建立全天候的急救服务系统,并能在接诊60分钟内开始直接PCI;除心源性休克外,PCI应仅限于开通罪犯病变;在可行PCI的中心内,应将患者直接送入导管室,而不是先收入急救室或监护病房;对于无血液动力学障碍的患者,应避免常规用IABP。上述建议基本为国际共识,在我国也基本成为共识。但需要强调的是直接PCI的绿色通道,最好能直接将STEMI患者运送至直接PCI中心。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我们一定要强调STEMI患者直接PCI时仅需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或缺血相关的动脉和病变,不应同时开通非梗死或缺血相关的血管和病变。至于欧洲指南中接受PCI者应避免常规使用IABP这一点,在我国是作相反强调:即对于高危患者应当常规使用IABP为妥,以保证患者术中的安全。
    转运PCI  我国2010《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出,就诊医院无行直接PCI条件,尤其是有溶栓禁忌证或虽无溶栓禁忌证但已发病3~12 小时的STEMI患者,推荐转运PCI。高危STEMI患者就诊于不能行直接PCI的医院时,可在溶栓或抗栓治疗同时,尽快转运患者至可行PCI的医院或请经验丰富的介入医生到缺乏经验但有设备的医院就地行PCI。这些对于发病>3小时、年龄>75岁、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获益尤为明显。Dalby等汇总了6个转运试验研究(Maustricht/PRAGUE-1/PRAGUE-2/AIR-PAMI/DANAMI-2/CAPTIM),显示转运至PCI中心进行直接PCI组的复合终点事件较就地溶栓组降低42%(P<0.001),再梗死的发生率降低68%(P<0.001),中风的发生率降低56%(P=0.015)。并且PRAGUE-1/PRAGUE-2/AIR-PAMI/DANAMI-2/LIMI5个转运试验中共1468例患者,发生转运死亡仅2例(0.1%),途中发生心室颤动13例(0.8%),这说明转运安全可行。需要强调的是,转运直接PCI的获益取决于相对延误时间,90分钟内完成转运及PCI,才能使绝大多数患者获益。转运开始前应给予适当的抗血小板、抗凝等药物治疗。
    溶栓后PCI  STEMI患者就诊于不能行直接PCI的医院时,如果转运到PCI中心的相对延误过久,无溶栓禁忌证且进门-进针时间小于30分钟,应考虑就地溶栓。溶栓后90分钟内如胸痛不缓解或心电图ST段回落<50%,临床提示溶栓失败,应尽快行补救PCI。尽管补救PCI未能明确降低死亡率,但对于溶栓未成功患者,补救仍是最好的选择。特别是近期一些研究显示溶栓并非STEMI治疗的终点,溶栓后的患者应尽快转运到PCI中心,以备必要时行PCI。CARESS/TRANSFER-AMI/NORDISTEMI研究显示在不能开展PCI医院内接受急诊溶栓的高危患者,溶栓后尽快转诊至PCI中心进行直接PCI,比等待再灌注失败后再转诊进行补救PCI获益更多。TRANSFER-AMI研究共纳入1059例STEMI症状出现后12 小时内就诊于不能开展PCI的医院,且有≥1项高危特征,接受急诊溶栓治疗的患者,随机接受药物介入治疗策略(溶栓后6小时内进行转诊行直接PCI,平均溶栓至介入时间2.8小时)或溶栓后标准治疗处理(平均溶栓至介入时间32.5小时),后者包括因60~ 90分钟时胸痛持续且ST-段抬高回落<50%或血液动力学不稳而进行的按需补救性PCI。结果显示,药物介入治疗组的主要终点事件低于标准-治疗组。此外,CAPITAL、SIAM-III和GRACIA-1研究结果和最新荟萃分析提示,在溶栓治疗后24小时内行PCI获益大于单纯溶栓治疗,同时风险并未增加。


    2010年ESC PCI指南将溶栓后3-24小时内常规行血管造影和紧急PCI列为I/A类,强调溶栓后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必要时(TIMI血流小于3级)行补救PCI,除心源性休克外,溶栓后PCI也应仅限于开通罪犯病变。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也提出了明确的建议,对于PCI明显延迟的患者,可以考虑在尽早溶栓治疗后3~24小时内进行血管造影,根据血管造影的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进一步决定后续的治疗。新近发表的美国2009年STEMI指南,对最适合行择期PCI患者作了明确说明:具有溶栓后高出血风险,症状持续时间超过4小时者。我国2010最新指南规定,如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具备以下任一项,推荐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治疗:溶栓45~60 分钟后仍有持续心肌缺血症状或表现;适合接受再血管化治疗,<75岁的心源性休克患者;严重慢性心力衰竭和(或)肺水肿(Killip III级);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律失常。溶栓后立即PCI,从以往“不行”到目前溶栓后早期转运PCI“可行”,或许未来有更多的临床研究证据将改变PCI的策略,但是目前我们可以说,溶栓不是AMI治疗的终点,应当尽早将溶栓后的患者转运到PCI中心便于进一步治疗。
    择期PCI  发病>12小时的STEMI患者,如果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应当即刻直接PCI;若血液动力学稳定,可考虑在发病1~2周病情平稳时行择期PCI。最近Abbate等的荟萃分析显示,发病>12小时的稳定STEMI患者,行PCI组(12小时~ 60天)较保守治疗组死亡率降低(6.3% vs. 8.4%,P=0.03),且左室射血分数增加。考虑到目前的RCT研究样本量较少,我国2010《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PCI的专家共识》指出:对于发病12小时以上的无症状或无缺血证据患者,不鼓励在急性期进行PCI治疗。2010年ESC 指南特别强调,已失去急诊PCI机会的急性期STEMI患者不应过早血管重建,而是晚至>7天更安全(无复流少,心脏功能恢复的好)。发病>12 小时,特别是24~48 小时来就诊的STEMI患者以及<7天内过早择期血管重建的患者,要警惕血管重建后心脏破裂的风险。
与STEMI相关的几个问题
    心脏团队  2010年ESC/EACT指南开创性地强调了心脏团队(Heart Team)在患者选择和治疗决策中的重要性。“心脏团队”概念的提出,为心肌血运重建策略的进一步优化注入了新动力。该指南强调应该为患者参与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充分的机会。制定
[下一页] [1] [2] 


jack0351  2011/3/18 17:29:40
分析不够客观,加入了很多猜想和个人意见,些篇文章更倾向于PCI做介绍。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