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高血压长期治疗在后高危时代需关注药物的安全性
[2010/7/27 13:31:00]
 全文(共1页)

    2010年6月《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杂志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RB与新诊断癌症危险增加有部分的相关。这对因副作用小而在临床广泛使用的ARB类降压药物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提醒医师在关注降压治疗安全性时,不仅要注意短期使用的不良反应,也要考虑长期治疗可能出现的负面作用。因为对于患者来说,降压药物的使用往往是终身性的。
交感神经机制是影响降压治疗安全性的重要部分
    上世纪90年代,钙离子拮抗剂(CCB)也曾经历过一场安全性风波。Furberg等在1995年根据病例对照和荟萃分析的结果,认为CCB增加冠心病患者的死亡危险;Pahorm等人1996年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声称CCB增加癌症的发病率。这两个回顾分析都是基于短效制剂CCB的小样本试验中得出。目前已知,短效CCB血压下降过快过低,从而导致心肌缺血加重等不良反应,且需要每日多次服药导致血压波动,造成反射性激活交感神经,并可能影响到长期治疗的安全性。
     2000年以来,使用长效CCB的多个大型研究结果相继发表,均表明长效CCB降压治疗减少心血管病事件,同时不影响包括癌症在内的长期安全性, 我国的临床试验FEVER研究进一步证实CCB长期治疗没有增加肿瘤的风险,验证了长效CCB的安全性。2005年发表的以硝苯地平控释片为研究药物的ACTION研究和CAMELOT研究既显示了长效CCB在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性也证实了其安全性(见图1及表1)。基于这些大型研究,2008和2009年关于降压药物的最新荟萃分析表明,与其他类别药物相比,CCB预防卒中的效果最好,同时不增加癌症或心梗风险

 


    有关BB在高血压治疗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问题也是一直争议不断。新近研究和相关分析进一步表明BB抑制交感神经的作用可能影响部分患者长期治疗的安全性。2005年,Lindholm等发表了一项基于多项阿替洛尔为基础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荟萃分析,结果显示BB(阿替洛尔为主)组发生卒中的相对危险较其他药物治疗组高16%,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同年发表的ASCOT试验,也由于在BB基础上联合利尿剂治疗与对照组CCB+ACEI比较,因心血管病死亡明显增加而提前终止试验。由此,2006年英国《成人高血压管理指南》将BB的一线降压治疗地位后移。2008年,Bangalore发表的一项系统回顾分析显示,并非高血压患者应用BB降低心率就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反而心率越慢,风险也会增加。
     2009年在JACC发表的“BB & Hypertension”文章中指出,IPPPSH和MRC研究表明,BB氧烯洛尔以及阿替洛尔增加吸烟的高血压患者的冠心病风险(冠脉事件与安慰剂比较增加10%~38%)。该文章指出,吸烟可升高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心肌耗氧量增加,使用β阻滞剂阻断β受体后,a收缩作用不再受限而导致显著的外周血管压力的升高,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的后果。近年来多项研究已经证实长期吸烟患者使用BB疗效不佳。因此BB在吸烟患者中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会打折扣。2009年JACC的文章又引起人们对交感兴奋在心血管事件中作用的关注,从而提出降压药物长期治疗时在保证患者有效的同时应当注意交感活性激活所带来的安全性问题。
长效CCB对于交感神经机制的影响 
     通常认为二氢吡啶CCB会激活交感神经活性。但一般是指短效的CCB,长效二氢吡啶类CCB由于改善了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的特点,因此改善了短效CCB激活交感的缺点,临床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如下研究是以硝苯地平控释片为例证实了长效CCB对交感的影响。
    Leenen等的研究共入组21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比较了硝苯地平控释片、非洛地平缓释片和依那普利及安慰剂4组治疗30周,分析治疗前后卧、立位血压以及去甲肾上腺浓度,间接分析交感活性的变化。研究显示:硝苯地平控释片对卧位和站位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均无影响,并优于非洛地平缓释片。Champlain的研究也显示了硝苯地平控释片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此研究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6个月后与基线相比,在血压降低的同时心率无明显变化,去甲肾上腺素显著降低,说明硝苯地平控释片没有激活交感神经系统。Michinari Fukuda等观察了硝苯地平包衣控释片(NIF)治疗后发现: 反映副交感活性的心率变异高频成分增加,而反映交感活性的心率变异低频/高频比值降低。研究观察了NIF组对另外两个预后因素——心率恢复和踝肱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结果发现有心率恢复的延迟,,提示硝苯地平控释片NIF对副交感活性有更好的影响。NIF由于纠正了自主神经活性的平衡,从而改善了动脉弹性,因此也减少Ba-PWV的延迟作用。
总结
   血压对于交感神经系统的影响是互动的过程。短效CCB和BB(阿替洛尔)的安全性不佳都与交感神经机制相关,这两类药物都是通过神经体液机制发挥降压作用,长期联合使用是否对于交感神经机制产生不利影响,有待今后的前瞻性研究证实。
   在降压治疗的临床实践中,高危患者的目标血压更加严格,因此往往需要采用更多种类和更大剂量的强化联合治疗方案。在选择方案时,应同时关注患者的基础交感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治疗可能带来的影响。对于可能存在或容易发生交感机制变异的患者,应采用长效CCB这样的物理性(非神经体液机制)药物作为强化联合治疗的常规药物。长效CCB(如硝苯地平控释片)相对于短效药物更少造成反射性交感激活,因此安全性更高。



bfy1972  2011/7/12 22:37:47
目前长效CCB最安全。
yaocuie  2010/9/16 17:01:00
学习了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