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GW-ICC17]有关药物洗脱支架晚期血栓的若干问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颜红兵
[2006/11/24 0:00:00]
 全文(共1页)
近一个时期以来,有关药物洗脱支架晚期血栓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甚至一般媒体的广泛争鸣,大有谈虎色变的味道。我个人认为,应当首先讨论几个问题。 1 药物洗脱支架出现的背景 众所周知,当初开发药物洗脱支架的初衷是想利用支架上的药物抑制术后支架置入段的内膜过度增生导致的支架内再狭窄(闭塞)。药物洗脱支架问世以来的大量临床试验和全球的临床实践均证明,与金属裸支架相比,药物洗脱支架大大降低了支架置入术后的再狭窄(闭塞)发生率。有关资料显示,美国药物洗脱支架应用率在短短的两年期间从41%(2002年第3季度)迅速增加到91%以上(2005年第3季度)。虽然中国还没有准确的统计资料,但是相信药物洗脱支架应用率一定不会比美国低。这就说明临床医师对药物洗脱支架效果的肯定,我们必须承认这个现实。 2 定义 有关药物洗脱支架晚期(>30天)血栓的定义在时间上没有异议,但是有关其血管造影和临床定义各不相同,结果难以客观评估。有鉴于此,最近由荷兰 Serruys教授和美国Cutlip教授领导的Academic Research Consortium (ARC)制订了支架血栓的统一诊断标准(简称ARC标准),将支架血栓分为肯定(Definite/Confirmed)、大概(Probable)和可能(Possible)3个层次。应用ARC重新评估已完成的临床试验结果发现,与金属裸支架相比,药物洗脱支架的血栓(包括晚期血栓)发生率并无明显增加。 3 药物洗脱支架发生血栓后的致死性可能更高 我们曾经回顾性分析了我们最初1000例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患者的资料,结果支架血栓发生率为0.7%,但死亡率高达71%,提示药物洗脱支架发生血栓后的致死性可能更高。 4 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 药物洗脱支架导致血栓形成的机制可能较金属裸支架复杂得多。总体而言,药物洗脱支架血栓形成涉及到产品、手术操作和患者3个方面。产品方面由于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在结构上的不同主要是前者涂有抑制内膜增生的药物和维持药物释放的聚合物,因此推测药物洗脱支架导致的血栓除了有与金属裸支架相同的因素外,还有药物引起的过度抑制内皮化和聚合物导致的过敏反应,这些得到病理研究的证实。患者方面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的物反应和不适当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注意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 5 防治对策与展望 针对药物洗脱支架血栓形成涉及到的3个方面,防治对策的重点应当放在改进”老”支架、开发新支架并研制新的涂层药物,手术操作上保证支架贴壁良好、尽可能避免多个支架、超长支架,同时不要忘记金属裸支架和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价值,对于患者应当进行危险分层、加强患者教育并且研制新的抗栓药物,从而最大程度降低药物洗脱支架血栓发生率。 总之,与金属裸支架一样,药物洗脱支架的出现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上的一次革命,但它决不是终点,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是非常正常的,正是这些问题促使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有关研究。因此,应当冷静并客观地看待药物洗脱支架晚期血栓问题。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