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微血管,焕发心生机

李俭强 1461

作者简介


  李俭强,主治医师、讲师,心血管内科博士、药理学博士后;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青年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工作组成员;主持黑龙江省卫生厅及博士后资助课题各1项、参与国家级及省级课题10余项;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副主编、参编及参译中英文著作8部;获黑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一等奖、中华医学会第13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中青年英文演讲比赛”一等奖及“优秀论文奖”、黑龙江省第二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黑龙江省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三等奖、“哈医大一院2014年青年教师英语讲课竞赛”一等奖。

病例分享


  

  病例分享

  患者男性,72岁,主因“阵发性胸痛3年,加重1周”入院。

 

  现病史

  患者3年前开始在劳累时出现心前区疼痛,每次持续10余分钟,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近1周,上述症状加重,为明确诊治来我院。

 

  既往史

  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病史20余年;吸烟史40年。

 

  体格检查

  血压140/90 mm Hg,脉搏60次/分。一般状态尚可,神清语明;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心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发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均明显升高,分别为6.52 mmol/L、4.61 mmol/L和2.35 mmol/L。空腹血糖7.8 mmol/L。尿蛋白(++),肌酐130 μmol/L。

  心电图示Ⅱ、Ⅲ、aVF出现病理性Q波,T波倒置,提示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图1)。心脏彩超示左室舒张末径55 mm,射血分数52%,下壁节段性运动异常。24小时Holter示平均心率54次/分,窦性心动过缓,偶发房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

图1. 入院心电图

 

  初步诊断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下壁);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组;混合型高脂血症;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

 

  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GRACE评分为110分,属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中危组。根据2015 ESC非ST段抬高ACS指南,中危患者可首选药物治疗,推荐72小时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根据指南推荐,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阿托伐他汀、苯磺酸氨氯地平、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和曲美他嗪等药物。

  尽管患者接受了最优化药物治疗,但仍有胸痛发作,故入院后第3天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发现,右冠状动脉中段完全闭塞,前降支中段次全闭塞,回旋支近段和远段也存在重度狭窄。患者多支病变,同时伴有糖尿病,建议首选搭桥手术,但患者拒绝,要求行介入治疗。考虑患者肾功能不全,采取分次PCI策略,首先处理右冠状动脉闭塞病变,1周后处理前降支和回旋支病变。

  患者出院后继续抗血小板、调脂、降压和降糖等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治疗。遗憾的是,患者在出院1个月内仍有胸痛症状,虽较PCI术前有所缓解,但日常活动受限,故再次入院。复查心电图和心脏彩超较前无明显变化,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一般情况下,PCI术后患者出现胸痛的可能原因包括:①缺血相关:支架内血栓、边支闭塞和无复流等,多发生在PCI术后24小时内,胸痛症状明显,本例不符合。②非缺血相关:支架牵张反应和心理因素影响,前者一般症状较轻,一周内可自行缓解,后者常伴紧张及焦虑情绪。③其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患者再次入院后行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系统疾病所致胸痛。最后,考虑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目前,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最可靠指标是微循环阻力指数,但有创且价格昂贵,故本例患者采取心肌灌注超声检查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结果显示,下后壁及前壁内膜下造影剂灌注缓慢、减低(图2)。

 

图2. 心肌灌注超声检测示存在节段性灌注减低

  以往认为,心外膜血管狭窄是心肌缺血发生的主要机制,但近些年关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和心肌缺血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一般情况下,冠状动脉造影只能显示占5%的冠状动脉主干,而95%的冠状动脉微血管不可见。2013 ESC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SCAD)指南明确提出,微血管功能障碍是SCAD的发病机制之一,可单独存在,亦可与其他机制共存。研究发现,超过60%的阻塞性冠心病患者共存微血管病变。

  心外膜血管狭窄可通过血运重建来解决,但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只能通过药物调整。KATP是调节微血管功能的重要环节。尼可地尔为KATP开放剂,一方面,通过开放KATP,扩张微小冠状动脉;同时又具有类硝酸酯作用,可扩张大的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另一方面,其可调节心肌细胞凋亡,模拟缺血预适应,发挥保护心肌作用。因此,尼可尼尔在抗心绞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据此,对该患者进行药物调整,除继续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苯磺酸氨氯地平、曲美他嗪等药物外,将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改为尼可地尔5 mg 一日三次口服。随访3个月,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下降,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再次行心肌灌注超声检查显示左室壁各节段未见明显异常(图3)。

图3. 心肌灌注超声检测示左室壁各节段未见明显异常

 

  小结

  超过60%的阻塞性冠心病患者共存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PCI术后胸痛可能由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导致。心肌灌注超声检查是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可靠无创手段。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药物治疗首选尼可地尔,多支病变患者获益更大。


导师简介


  吴晓羽,女,主任医师,教授,心内七病房副主任。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及介入治疗工作20年。曾去日本群马心脏血管中心系统学习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和永久起搏器植入技术,在日期间获得外国人在日行医执照,现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擅长心血管疾病的急重症、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导师点评


  

  1.病例完整,有代表性,能突出药物治疗的作用。

  2.将患者所有药物治疗均做说明和对比,分析用药合理性及对患者症状改善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