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胸闷胸痛的患者治疗一例

刘晓霞 1572

作者简介


  刘晓霞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2006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英文班,2012年获医学硕士学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2篇,熟练掌握心内科常见病诊断与治疗。

病例分享


  

  患者女性,57岁,主因“反复胸闷胸痛、乏力2年,加重半个月”入院。

  现病史

  患者近2年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胸闷、胸痛,持续约2~3分钟,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伴乏力。无反酸烧心、无恶心呕吐,长期口服“养心丸”对症治疗。半月前患者劳累后上述不适加重,于当地诊所口服“立普妥、倍他乐克、消心痛”后出现头晕头痛,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患者此次发病以来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反酸烧心,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饮食睡眠及二便正常,体重较前下降2 kg。

  既往史

  高血压病史2年,血压最高达150/110 mm Hg,未规律口服降压药。

  个人史

  否认吸烟饮酒史。

  家族史

  母亲患有高血压、冠心病。

  体格检查

  体温36.5℃,脉搏6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40/100 mm Hg。神清语明。听诊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纯,心律齐,未闻及异常心音及杂音。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肿大,肠鸣音4次/分。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无叩痛,输尿管区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双足背动脉搏动正常。

  辅助检查

  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异常,可能是前壁心肌缺血。化验肝功、肾功、血脂、血糖、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凝血五项、脑钠肽、钾钠氯均未见异常。数字胸片检查示心影增大。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下壁及侧壁ST段下移,间歇性侧壁T波低平。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增厚,主动脉瓣退行性病变伴轻度反流,主动脉硬化,左室舒张功能减低,静息状态下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正常,LVEF 59%。冠状动脉CT示前降支近端非钙化斑块伴轻度狭窄,右冠状动脉近段及中间支近段钙化斑块伴轻度狭窄。

  入院诊断

  1. 冠心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2. 高血压病3级 极高危

  治疗经过

  入院后给予拜阿司匹灵100 mg qd po、泰嘉75 mg qd po、立普妥20 mg qn po、雅施达4 mg qd po、万爽力20 mg tid po、左卡尼汀3.0 qd ivgtt治疗。治疗1周后,患者不适症状缓解,血压130/85 mm Hg,心率62次/分。出院后继续口服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

  再次入院

  患者出院第2天,因严重精神打击出现胸痛、腹痛、周身乏力、下肢无力。急呼120后来我院急诊,对症治疗后要求进一步诊治,再次收入我科治疗。

  入院查体示:脉搏98次/分,血压130/78 mm Hg,神清语明,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音纯,心律齐,未闻及异常心音及杂音。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

  患者再次入院后精神萎靡,出现胸痛、腹痛伴周身乏力,同时双下肢无法活动,“发硬”,出现尿便障碍,约2~3天后双下肢肌力逐渐恢复,可活动,仍存在尿便障碍。入院时血压偏高,心率偏快。神经科查体:神清语明,双瞳孔等大正圆,D = 3.0 mm,光反射灵敏,眼球运动不受限,无眼震。额纹对称,双眼闭目有力,双鼻唇沟对称,示齿口角不偏,伸舌居中。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张力略低,脐以下三指至腹股沟痛觉减退,余无深浅感觉减退,Babinski征L+ R+。颈软。

  化验检查示:血常规示一过性贫血,血象偏高,血钾一过性升高,肌酸激酶升高。肾功未见异常。尿常规、便常规均未发现出血征象。头颅CT示:双侧脑室前角旁片状低密度影,有梗死可能。主动脉全程增强CT示: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远主动脉全程及左侧髂总动脉壁内血肿,主动脉硬化,主动脉多发小溃疡。腰椎MR示:骶2~3椎管囊肿;胸11~12水平黄韧带肥厚,椎管狭窄。腰椎MR示:胸椎退行性变,胸7~11水平黄韧带增厚;胸9~11椎体信号不均,缺血性改变不除外。颈3~6椎间盘突出。

  请神经外科会诊后,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考虑其排尿障碍及腹部以下感觉减退与脊髓缺血有关,而脊髓缺血可能是由主动脉夹层所致,神经外科无特殊处理,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在傲坦及络活喜降压、曲美他嗪预防心绞痛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2.5 mg qd治疗,但患者心率仍偏高,逐渐增加其剂量至10 mg qd + 5 mg qn,使心率最终降至70次/分。最终患者胸痛腹痛较前减轻,乏力较前缓解,进食较前好转,遂出院。出院后患者病情稳定,未见恶化。

  个人体会

  《BRAUNWALD心脏病学》中曾强调,当脊髓动脉灌注受损时,缺血型脊索损伤可导致下肢轻瘫或截瘫。临床实践中对伴有下肢无力的胸痛腹痛者要考虑到上述可能性。就主动脉夹层的降压治疗而言,在众多降压药物中,β受体阻滞剂可同时有效针对中枢神经系统、外周交感神经系统及心脏交感神经系统。在众多β受体阻滞剂中,比索洛尔是目前国内β1选择性最高的β受体阻滞剂,其选择性可达1:75,显著高于其他药物,能显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就该病例可见,临床诊疗过程中对胸痛腹痛患者应仔细问诊与查体,及时进行准确诊断及合理用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患者尽快从中获益。

 


导师简介


  付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院心内科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5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日文班(六年制本科),1998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硕士),2003年就读于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博士毕业,1998年以来参与省级科研项目6项,院内课题2项,第一负责人3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第一作者11篇,中华2篇,二类9篇,三类2篇。

导师点评


  

     从整体上看,这个病例还是很完整的,患者的主诉及病史也比较详细,经入院查体和化验检查,初步诊断为冠心病、3级高血压。立即给予相应治疗,1周后出院,继续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但2天后再次住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头部CT显示双侧侧脑室前角旁片状低密度影,有梗死;主动脉全程增强CT提示,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远主动脉全程及左侧髂总动脉壁内血肿,主动脉硬化,主动脉多发小溃疡。腰椎及胸椎MR显示骶2~3椎管囊肿,胸11~12水平黄韧带肥厚及椎管狭窄。立即请神经外科会诊,新增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主动脉多发小溃疡、缺血性脊髓损伤,给出了相应治疗方案,最终采取保守治疗,主要在于收缩压及心率的控制,心率接近100次/分,立即予以康忻控制心率,恢复到了70次/分。3个月后复查,症状缓解,血压和心率都得到了很好控制。对于患者,医生应仔细问诊、做好查体,并且要及时准确做出诊断,把握用药时机,给出正确的治疗及合理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