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使用,长期获益——冠心病应用比索洛尔一例

谭文鹏 1553

作者简介


  谭文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讲师,医学博士,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参与多项省市课题的研究,在国内外医学专业杂志发表论文数篇。主要从事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病例分享


  

  一般情况

  患者男性,55岁,主因“胸痛2天,加重8小时”入院。患者2天前出现胸痛,经休息后可缓解,未予重视。此次,于凌晨胸痛再发加重,持续不缓解,遂急诊就诊。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180/100 mm Hg,坚持美托洛尔47.5 mg qd降压;无糖尿病病史;吸烟20余年,每天1包;否认酗酒史及家族史。

  体格检查

  血压130/80 mm Hg,呼吸20次/分,体重70 kg。神志清楚,精神疲倦,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异常隆起,未及震颤、心包摩擦感,心界无明显增大。心率74次/分,律不齐,可闻及早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双下肢无浮肿。

  辅助检查

  心肌损伤标志物:CK 1051.20 U/L,CK-MB 107.6 U/L,TNI 1.57 ng/ml,BNP 760 pg/ml。生化:AST 76.8 U/L,LDL-C 3.88 mmol/L。肾功能及血糖等未见异常。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入院诊断

  1. 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Killip Ⅰ级,频发室性早搏;2. 高血压3级,极高危

  治疗经过

  鉴于TIMI评分2分(低危)及Crusade评分9分(低危),治疗策略包括: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600 mg+瑞舒伐他汀20 mg口服,并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直接PCI。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沿途瘤样扩张,未见明显狭窄;左前降支局限性狭窄;左回旋支中段弥漫性狭窄99%,TIMI血流1级。经球囊扩张后于回旋支中远段植入支架1枚并进行后扩张。术后复查心电图可见Ⅱ、Ⅲ、aVF导联ST段回落;心脏超声示LAD 45 mm,左房大及左室后壁及下壁运动幅度稍低。

  坚持阿司匹林100 mg op qd、氯吡格雷片75 mg op qd、瑞舒伐他汀20 mg op qn、比索洛尔1.25 mg op qd、培哚普利4 mg op qd及达肝素钠5000 IU皮下注射q12h治疗。1天后,患者血压136/82 mm Hg,心率74次/分,遂将比索洛尔应用剂量加倍,血压及心率分别降至130/72 mm Hg和70次/分;第5天,再次增加比索洛尔剂量至5 mg qd,患者心率降至62次/分,但仍有胸部不适。遂实施前降支PCI,术后患者无特殊不适、无胸闷、气促不适,血压124/78 mm Hg、心率60次/分,CK及CK-MB降至正常,故出院。

  出院后坚持阿司匹林100 mg op qd、氯吡格雷片75 mg op qd、瑞舒伐他汀20 mg op qn、比索洛尔5 mg op qd、培哚普利4 mg op qd治疗,并每月定期门诊随访。门诊随访期间,视患者情况将瑞舒伐他汀改为10 mg op qn。术后1年间,患者未再发心绞痛、心功能良好(运动耐量显著提高)。为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再入院,血压128/70 mm Hg,心率60次/分,生化指标无异常;心脏超声示左房较1年前缩小(LAD 38 mm)。冠状动脉造影虽仍可见右冠状动脉全程瘤样扩张,但未见明显狭窄;前降支及回旋支原支架通畅,未见明显狭窄;左主干未见明显异常。嘱患者继续坚持阿司匹林100 mg op qd、瑞舒伐他汀10 mg op qn、比索洛尔5 mg op qd、培哚普利 4 mg op qd治疗。

  指南复习

  国内外指南均推荐β受体阻滞剂用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其中,2012 ESC STEMI管理指南推荐,除存在禁忌证外,STEMI患者应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服用β受体阻滞剂(Ⅱa,B);2013 ACCF/AHA STEMI管理指南推荐,除存在禁忌证外,STEMI患者应尽量在发病24小时内服用β受体阻滞剂,没有禁忌证的所有患者应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服用β受体阻滞剂(Ⅰ,A);2015中国STEMI诊断和治疗指南推荐,除存在禁忌证外,STEMI患者应尽量在发病24小时内应用β受体阻滞剂(Ⅰ,B)。国内外指南也均推荐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其中,2012美国稳定性缺血性心脏病指南推荐,所有心肌梗死或ACS后左室功能正常的患者应启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并持续3年(Ⅰ,B);2013中国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专家共识强调,若无禁忌证,所有冠心病患者均应使用β受体阻滞剂,清醒时静息心率应维持在55~60次/分。2014加拿大稳定性缺血性心脏病诊疗指南推荐,患者若有心肌梗死病史、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或心力衰竭,应将β受体阻滞剂作为预防心绞痛发作的一线用药,并维持目标心率在55~60次/分(有条件,中级别)。

  病例小结

  本例STEMI患者,比索洛尔早期由低剂量开始应用,密切监测血压、心率情况下逐渐加量,心肌梗死后长期使用。患者无心绞痛,心功能良好,心脏有所缩小。β受体阻滞剂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石,对于无禁忌证的冠心病,应尽早应用β受体阻滞剂。长期应用比索洛尔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


导师简介


  陈次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医学会内科学会常委,广东省心脏病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心血管用药专家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工作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老年病学会分会常委。

导师点评


  

  临床上救治患者,无论病情简单还是复杂,按临床路径或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后,都需动态调整。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基础病不同、发病后到医院时间不同、发生并发症不同而千变万化。这看似一例普通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通过行血管重建往往可解决大血管血液灌注,但由于远端微血管血栓和氧供不足,心肌重构还在发展,这时用药要全面和优化治疗,尤其患者出院后往往还有胸闷等不适,随访治疗中讲究细节。本案例由于主管医生的康复理念和知识更新,及时在患者PCI术后予以康复,并及时更改治疗方案,使患者心功能和体能康复运动耐量达9 MET,作为一名医生,经过系统追踪以及数据统计也证实了这一点。所以,急性心肌梗死越早康复治疗,患者获益越多,有望早日回归生活或社会。这是值得推广的理念和做法,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先后做了2次PCI。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迅速调整方案,尤其β受体阻滞剂的用量,按2013美国STEMI指南以及中国2015 STEMI指南,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越早越好,越足量越好。ACS患者早期足量使用β受体阻滞剂,能够最大限度减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死亡率,改善远期预后。指南推荐,在STEMI患者无禁忌证且可耐受的情况下,比索洛尔目标剂量为5~10 mg。该病例按照指南推荐,规范用药流程,在住院期间逐渐滴定剂量,并在剂量递增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血压、心率、心功能等,出院时比索洛尔用量达到目标剂量5 mg,其实很多案例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高剂量,并且安全性良好。这启示我们,疾病早期评估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时机和剂量,并不断根据患者心率、血压等调整至目标剂量,在冠状动脉开通的同时保护心肌,双重管理,双重获益。本案例还随访了1年,资料很完整。病例虽然看似简单,但为临床医生具有很有用的价值。好的临床医生往往靠的是积累和思考,靠的是文献检索,靠的是参加交流,靠的是不断推陈出新。希望有更多的医生参加交流,这也是为大数据提供很好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