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可地尔联合比索洛尔治疗高龄冠心病病例分享

张聪 1633

作者简介


  张聪,女,1985年3月生,辽宁省沈阳市,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2014年7月至今,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干部病房二科工作。

病例分享


  

  患者男性,84岁,主因“阵发性胸痛、心悸10年,加重3个月”入院。

  现病史

  冠心病、心绞痛10余年,每于活动后出现阵发性心前区闷痛,偶有心悸。3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述症状加重,每日发作2~3次,每次持续约5~10分钟,可自行缓解。

  既往史

  糖尿病病史20余年,血糖控制尚可;持续性心房颤动病史10余年,现应用华法林抗凝,INR控制在2~3;高血压病史3年,血压波动在160~180 / 70~80 mm Hg;脑梗死病史多年,未遗留言语不利及肢体活动障碍。

  体格检查

  血压174/90 mm Hg。心率102次/分,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中度浮肿。

  辅助检查

  NT-ProBNP 1696 pg/ml。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心脏超声结果提示主动脉硬化、心房颤动及二尖瓣轻度反流。

  入院诊断

  1. 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2. 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Ⅱ~Ⅲ级;3. 持续性心房颤动;4.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5. 2型糖尿病;6. 腔隙性脑梗死

  治疗经过

  入院前的用药方案为:美托洛尔12.5 mg bid控制心率,福辛普利钠10 mg qd降压,阿托伐他汀20 mg qn稳定斑块,华法林3.75 mg qd抗凝,诺和灵30R早30U晚16U皮下注射以及阿卡波糖 50 mg tid降糖。

  入院后的初步治疗方案为:比索洛尔3.75 mg qd控制心率、降低心肌耗氧,福辛普利钠10 mg qd降压,单硝酸异山梨酯60 mg qd扩冠;阿托伐他汀20 mg qn稳定斑块,华法林3.75 mg qd抗凝,呋塞米20 mg qd及螺内酯20 mg qd利尿,诺和灵30R早30U晚16U皮下注射及阿卡波糖50 mg tid降糖。

  鉴于该高龄患者治疗1周后,NT-ProBNP水平有所下降,症状稍有好转,但仍间断发作胸痛伴心悸,心率仍波动在95~105次/分,且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后出现头晕、头痛症状,故停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改用尼可地尔5 mg tid并增加比索洛尔用量至5 mg qd。调整用药2周后,患者胸痛及心悸症状较前明显好转,发作频次显著减少;心率波动在65~75次/分,血压控制在140~160 / 60~70 mm Hg;头晕、头痛症状消失。

  机制探讨与临床总结

  众所周知,心绞痛治疗的目标是预防心肌梗死及死亡,改善预后,减轻症状和缺血发作,改善生活质量。其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危险因素控制、传统抗心绞痛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抗血小板药物、ACEI/ARB类药物、他汀药物)、新型抗心绞痛药物(尼可地尔、伊伐布雷定)以及改善疼痛症状的药物(如黄嘌呤及抗抑郁药物)。该患者采用尼可地尔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013年ESC稳定性冠心病指南强调,长期应用尼可地尔可治疗和预防心绞痛并稳定冠状动脉斑块。尼可地尔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一方面可作为KATP通道开放剂,另一方面具有类硝酸酯作用,可同时发挥血管扩张及心肌保护作用;能有效扩张不同直径的冠状动脉,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主要不良反应头痛发生率非常低)。其与比索洛尔联用治疗冠心病时具有协同作用,可更显著降低心肌耗氧、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并有效控制心率。从该病例可见,高龄患者应用尼可地尔治疗心绞痛安全性良好且副作用少。


导师简介


  刘艳霞,1976年出生,现任沈阳军区总医院干部病房二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老年高血压、冠心病及房颤抗凝治疗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机制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累计7分),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学术论文多次在国内大会进行交流;参编专著5部;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以第一完成人申请专利2项。

导师点评


  

  张聪是我科优秀的年轻医师,平时工作细致、善于总结归纳病历,科研及数据统计能力也比较强。张医生将患者入院前及治疗后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改变,以及从初期治疗到进一步调整用药都介绍得比较详细、完整,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语速适中。入院用药调整依据充分,比如入院时心率快,血压高,将原有美托洛尔改为比索洛尔并适当加量;当患者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后出现头痛、头晕,将其改为尼可地尔,无论是时机和药物剂量都比较合适,说服力比较强。但由于尼可地尔临床应用时间较短,目前研究并不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长期用药效果及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