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HCM的临床诊治及预后,基因分型给力几何?
[2011/3/14 10:24:15]
 全文(共2页)

反方观点:基因分型未能为HCM的诊治和预后提供依据
刘同库  顾明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
HCM基因分型尚未彻底明了
    虽然目前已经发现多数(50%~70%)HCM由基因突变所致,但是仍有30%~50%的HCM尚不能找到相应的基因突变,所以基因筛查有30%~50%的假阴性。迄今为止,已发现至少13个基因400多种突变可导致HCM。编码下列蛋白的基因突变可致HCM:β-肌球蛋白重链、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α-原肌球蛋白、肌球蛋白轻链必需链、肌球蛋白轻链调节链、肌动蛋白、α-肌球蛋白重链、肌性LIM蛋白、肌联蛋白。大多数HCM致病基因是组成心肌细胞的一系列编码的肌小节蛋白基因突变;少数情况下,致病基因的突变亦发生在连接肌节与肌膜并传导张力的纤维结合蛋白或z-盘蛋白上。这些基因中的大量的、不同的突变正在不断地扩展着HCM的遗传多样性,这种复杂的遗传特征使得针对单一患者的遗传学诊断变得极其困难。

遗传学信息仅能解释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
    约80%的已知HCM基因突变发生于β-肌球蛋白重链、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肌钙蛋白T或肌钙蛋白I基因。根据这一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对基因型与临床表现关系的研究通常锁定在这些流行性致病基因。发现β-肌球蛋白突变比其他致病基因更早引发临床症状,在青春期就发生了典型的心肌肥厚;而导致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羧基端缩短的突变则伴随较长的潜伏期,直至中年期才出现心肌肥厚。但与对发病年龄的影响不同,基因型对心肌肥厚重构模式的影响甚微,大多数HCM致病基因的突变可导致任何一种肥厚的形态模式(不对称型、同心型、心尖型),有相同基因型的家族成员也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
    Brito等研究发现,2个具有MYH7-I263T突变的独立家族,尽管具有相同的基因型,但A家庭(20个成员)与B家庭(18个成员)相比左室厚度增加(23.4 mm vs. 16.0 mm);B家庭与A家庭相比疾病外显率减少(100% vs. 33%),心脏性猝死倾向增加。HCM患者猝死的电生理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对HCM小鼠模型心律失常的研究显示,心肌肥厚的程度更能够准确预测可诱导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频率。因此,仅凭基因型并不能准确的判断哪些遗传受累者可从植入ICD获益,哪些遗传受累者


[1] 2 [上一页] 

yinxue111111%40163.com  2012/10/9 22:11:16
作用不大。
胡先进  2011/4/9 10:39:03
基因诊断分型有循证但然好,但应根据医院条件和患者的经济承受条件来权衡。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