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导管(PAC),即Swan-Ganz导管是一种尖头胶囊导管,它应用于重症冠心病监护病房,或接受高危手术、介入治疗的患者。它是一种监测右动脉压(RAP)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的简单装置;此外还可用于计算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及体循环和肺循环血管阻力。
尽管对危重病人的非随机化研究认为PAC会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但对心衰(HF)病人的非随机化研究显示,PAC能够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并减少住院时间,而对生存率无不良影响。
面对人们对PAC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争论,医学工作者开展了肺动脉导管检查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影响评估(ESCAPE)试验,这是评价PAC对HF病人影响的第一个大型、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
研究设计
最初假设:对严重HF病人进行6个月的观察,结果显示在临床评估基础上加用PAC监测指导治疗,和单纯临床评估指导治疗相比,前者的日死亡人数和住院率低于后者。
入选标准:
心力衰竭失代偿的病人,定义为:
● 具有1种充血的症状和体征
● 呼吸困难
● 颈静脉压力>10cmH2O,水肿和肺罗音
● HF病情进展,不考虑是否接受标准治疗,定义为
○ 持续门诊治疗时间≥1个月
○ 在最近6个月因HF -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30%而住院或来急诊行静脉内治疗
○ 收缩压≤125mmHg
○ 出现HF症状的时间≥3个月
○ 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和利尿剂治疗时间≥3个月
○ 在未来6个月内不会行心脏移植术
排除标准
● 急性心衰失代偿需要紧急行PAC检查
● 血清肌酐>3.5mg/dl
● 使用机械通气、左室辅助装置、主动脉内气囊泵
● 在随机分组前,多巴酚丁胺或多巴胺使用剂量> 3mcg/kg/min,或使用任意剂量的米力农
主要终点: 随机分组后6个月内病人状况良好(未死亡或住院)的天数
相关终点
● 分组至死亡或住院的时间
● 分组至死亡的时间
次级终点
● 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返流
● 使用利钠肽
● 氧消耗量高峰
● 6分钟步行
● 生存质量终点:
○ 美国明尼苏达州心衰生存调查问卷
○ 交换时间(为获得更良好的生存感觉,病人愿意用多少个月生命来交换)
结果
共有26个医疗机构的433例HF失代偿病人参与试验,他们被随机分为单纯临床评估组(CLIN, n=218)及PAC和临床评估组(PAC, n=215)。CLIN组的治疗目标是消除充血的症状和体征,而PAC组的治疗目标除了消除充血的症状和体征外,还包括使PCWP减少至15mmHg以下、使RAP 减少至8mmHg以下。试验数据安全和监测委员会在2003年12月提前终止了这项研究。
入选病人的平均年龄为56岁;主要为男性,平均LVEF为19%;其中约50%的病人具有导致缺血的病因(表1)。
(表1 ESCAPE:基线临床特征)
几乎所有病人(98%)均使用了袢利尿剂(平均160mg/天),此外使用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螺内酯治疗的比例分别为79%、62%和51%。在随机分组时,15%的病人已使用了强心药,8%的病人使用了静脉用血管扩张剂。
在住院期间,PAC指导治疗的中位时间为1.9天;在PAC治疗期间的血液动力学测定结果见表2。
(表2 ESCAPE:PAC组病人的血液动力学测定结果)
在出院时,PAC组病人的净重减轻了4kg,而CLIN组减轻了3.2kg。两组病人的症状评分改善程度相似(分别为29和28)。和CLIN组相比,PAC组病人利尿剂的使用剂量较小,而ACE抑制剂和/或β受体阻滞剂使用较多。
两组的主要终点结果相同(HR 1.0 [95% CI 0.83~1.21, P=0.99]),亚组之间的结果也没有明显差异。将使用静脉内血管扩张剂或强心药(PAC组的使用剂量比CLIN组略高)的病人排除后,PAC组的主要终点结果依然没有明显改善。
在6个月时,总死亡率为19%。两种治疗均不影响病人的平均状况良好天数—也就是说,既不影响死亡人数,也不影响每个病人的住院次数或天数(图1)。
(图1.ESCAPE:在6个月时主要终点各组分情况)
PAC测定的基线PCWP水平对存活的预测有重要意义(P =0.0003);PAC组病人其它重要的生存预测因子包括收缩压<120mmHg (P=0.0055)、肾功能(P=0.0284)和6分钟步行测试(P=0.0026)。
院内并发症很少见,并且绝大多数与插入PAC相关(1%发生出血,1.9%出现感染),PAC组中共有9人(4.2%)出现1种以上的并发症,而CLIN组为1人(0.5%)(P=0.01)。尚未发现与PAC相关的死亡。
PAC组发生院内不良事件的数量显著高于CLIN组(22% vs 11%) (图2)。
(图2 ESCAPE:院内不良事件)两组的初次住院总时间(分别为8.7天和8.3天)及死亡人数(院内/30天内,两组分别为10人和11人)均相似。
结论
1. ESCAPE试验研究了HF进展期的病人
2. PAC对主要终点无有利影响
3. PAC对院内临床结果或主要终点无不良影响
4. PAC指导治疗组病人的功能改善更为明显,主要表现在根据交换时间评价的病人参数的改善
本研究的意义是:
1. 在住院治疗期间,失代偿HF不是常规应用PAC的适应症。
2. 应用PAC指导治疗可使病人获得持续的功能改善(病人自我评价)。
3. 除PAC外,需要研究几种非侵入性充盈压的评测方法,作为改善心衰症状和临床结果的策略。
讨论者: Mariell Jessup, MD(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
Jessup认为,ESCAPE是一项很好的研究,显示出PAC并非重症患者所必需。她表示,尽管PAC可使心衰失代偿病人的血液动力学状态得到改善,并获得良好的治疗,但并不能改变这些病人总的临床结果,这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已接受了最大限度的治疗。
然而,和CLIN组相比,PAC指导治疗的病人所需的利尿剂剂量较小,而需耐受较大剂量的ACE抑制剂。她认为这种治疗组合可能是这些病人总体感觉更为良好的原因。
Jessup表示,在特定的临床状况下,尤其在区分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休克病人无法使用有害的溶液冲击试验时,PAC仍有用武之地。PAC其它的明确适应症包括急性心包填塞评价、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心脏移植前治疗、及接受非心脏手术的高危心脏病病人的治疗。
但是,Jessup认为低风险的肺水肿病人不应使用PAC,而对可行溶液冲击试验的病人,也不应使用PAC来区分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休克。
本文内容来自美国心脏协会2004年科学大会上Monica R. Shah和Lynne W. Stevenson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