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GW-ICC 2023丨华为运动健康: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进展及展望
[2023/9/13 15:26:19]
 全文(共1页)

一年一度的长城心脏病学大会(GW-ICC)暨亚洲心脏大会在北京拉开帷幕,值此金色收获的季节,国内外心血管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聚此盛会进行分享交流、共筑心血管健康“长城”。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产品的普及,智能可穿戴设备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在疾病早筛、健康监测领域的地位日益重要,这也是华为智能穿戴进入运动健康领域第10个年头,和高校、医疗机构合作研究项目已达200有余,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医学大会持续发布。2023年9月8日下午,“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进展及展望”新闻发布会成功举办,本次大会邀请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郭豫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刘静教授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靖教授接受媒体采访,共同解读近年来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医疗健康领域的进展,并展望未来。

Q1

华为心脏健康研究今年进入第5个年头,此最大规模的真实世界研究对房颤诊疗所带来的改变是什么?

郭豫涛教授:华为心脏健康研究是一项研究者发起的,使用华为智能穿戴设备进行主动健康管理探索的研究。我们的初衷是基于PPG技术准确筛查房颤,为房颤诊疗前移创造可能,但对临床医生而言,利用可信任穿戴设备对患者进行更好的全方位管理才是最终目的。因此, 5年后除了房颤及相关风险因素筛查,我们还实现了对未来4-8小时房颤风险的预测,全面闭环患者个体化院内外诊疗方案。

 

5年来,华为心脏健康研究被评为2019年ESC年会十大原创研究之一、2021年工信部主动健康管理示范项目、2022年ACC年会改变临床管理的研究之一,今年我们再次受邀,向全球分享使用智能穿戴设备对房颤从筛查、预警、诊疗、管理的更多成果。该研究也成为了从发现有效筛查手段开始,演进为疾病院内外管理有效结合,引导患者主动关注心脏健康,促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从而提前预防疾病风险的最佳案例。

Q2

可穿戴设备列入2023年版《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筛查路径,对高血压诊疗所带来了哪些变革?这类设备对您一直强调的监测‘血压在变化’有什么意义呢?

 

王继光教授:血压测量是高血压诊断、管理的起点和根基,血压异常早发现、患者用药管理、控制血压一定是基于有效、准确的血压测量进行的。示波法类可穿戴血压测量设备,带来的最大改变是实现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血压测量,突破传统诊室、家庭血压测量限制,这对解决高血压知晓率和控制率的问题,将高血压带来的心血管危害降至最低带来了最大可能。

 

10多年来,我持续进行“血压在变化”的教育,就是为了强调血压测量的重要性,定期、甚至实时的血压测量,是为了准确反映人群面临的血压风险,而强化降压概念的提出,又对血压监测提出了更高要求,有效防范各种原因引起的低血压风险,才能保证降压获益。华为智能穿戴应用准确的示波技术,优化袖带设计,对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能够精细评估疗效、指导方案调整;对未诊断但具有高危因素人群,能够尽早发现问题、及时干预,真正实现了血压变化实时监测。

 

Q3

2022年首篇《智能可穿戴设备在中青年血压管理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发布;今年,高血压联盟年会又发布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版)》重点内容,首次推荐可穿戴设备成为高血压筛查的主要手段之一;如何解读可穿戴设备在血压测量领域的地位变更?广大人群应如何选择此类设备?

刘靖教授:中青年近年来高血压发病率持续升高,这类人群作为佩戴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典型人群,临床有必要对此类人群应用可穿戴设备进行血压测量、管理进行指导。因此,2022年我们共同制订、发布了《智能可穿戴设备在中青年血压管理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这也是该领域首部规范性文件。近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版)》重点内容发布,可穿戴设备首次推荐,列入高血压筛查及诊断流程,相较于2018年版指南明确不推荐腕式血压计,这也代表着伴随技术稳定性和准确性的提升,血压测量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

 

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共识还是指南都一致强调需要使用示波法类智能可穿戴设备用于血压测量,才能保障测量的准确性,如HUAWEI WATCH D,经过了国家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认证和国际标准验证,因而得到推荐。而另一类无袖带血压测量设备,如PPG技术实现的无感血压测量,虽然市场占有率极高,但由于目前技术准确性、稳定性仍存在很大问题,不推荐用于高血压筛查和管理。

 

Q4

临床上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一般是和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相关,智能可穿戴设备则以长期、持续监测心率、睡眠等健康指标为主要功能,这种长期记录、分析对心血管疾病预测、管理的价值是什么?

刘静教授:我国是全球心血管病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众所周知,心血管病是可防可控的,从危险因素的发生到亚临床病变的出现,再到心血管临床事件的发生,对应到心血管病三级预防环节。现阶段,在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出现之前,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管理避免风险发生的 “零级预防”愈发受到重视。

 

零级预防是最上游的预防,可从源头上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减轻国家医疗负担,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静息心率、睡眠时长、心率变异性和身体活动等健康指标与心血管病风险及死亡风险显著相关,可成为零级预防模型的重要指标。但在过去,由于缺乏可用、可靠的日常监测工具,我们能够获取到趋势数据非常有限,而智能可穿戴设备从某一个点到短期内的指标水平、到中长期该指标趋势改变均可实时监测,提示存在生活方式或疾病风险,促进主动健康管理或就医决策,真正为零级预防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我们希望能基于中国人群佩戴智能穿戴的大数据,开发心血管病零级预防评估模型,有效预测风险,提供早期的干预指导,从心血管病的源头上防患于未然。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