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余静
CIHFC 2022会议于7月27日在线上正式开启为期5天的大会序幕,此次会议以更灵活的线上形式进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们云端齐聚,相互交流学术知识,探讨疑难问题。
今年以来,新冠病毒19(COVID-19)变异毒株仍不时在我国一些城市和地区有小的传播,特别是对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来讲,预防COVID-19感染仍值得关注。对心力衰竭(HF)患者,规律的改善预后的治疗和缓解症状的治疗均非常重要。但一旦感染COVID-19,即便是对稳定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讲,也有可能打破其重新建立的病理生理方面的平衡,使心力衰竭恶化,带来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为此,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余静教授在Circulation:Heart Failure中文版热点荟萃论坛上对2021年发表在Circulation:Heart Failue上的 “因COVID-19住院的心力衰竭成人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一文进行了解读:
对于因急性COVID-19感染而住院的有心力衰竭病史的患者而言,了解其院内死亡风险非常重要。
这篇文章回顾性地分析了2020年1月1日~7月22日期间,美国心脏协会COVID-19心血管疾病注册研究的88家美国中心因COVID-19住院患者的数据。主要暴露因素为心力衰竭病史,主要结局指标为住院死亡率。另外,还根据前一年的左室射血分数评估了不同心力衰竭亚型COVID-19的院内死亡率。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心力衰竭病史与院内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行了包含社会人口统计学和合并症数据的多变量校正泊松回归模型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
在这项当时美国因COVID-19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最大的全国性注册研究中,共纳入8920例因COVID-19住院的患者,平均年龄为61.4±17.5岁,其中55.5%为男性,979例(11%)患者有心力衰竭病史。结果发现:每9例因急性COVID-19而住院的患者中,即有1例有心力衰竭病史(11%)。因急性COVID-19而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中,每3例中即有1例在住院期间死亡。有心力衰竭病史患者院内死亡率明显高于无心力衰竭病史的患者(31.6% vs. 16.9%)。完全校正模型分析显示有心力衰竭病史与院内死亡风险增加相关(相对风险=1.16,95%CI:1.03~1.30)。存在心力衰竭病史的COVID-19成人患者其院内死亡风险高,很大一部分住院死亡风险可归因于年龄和患者合并症因素,如冠心病、糖尿病和COPD等。
在对335例有左室射血分数数据的患者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心脏生物标志物(BNP/NT-proBNP)水平更高,且与院内死亡风险增加显著相关(相对风险=1.40,95%CI:1.10~1.79)。
我们从这篇文章中获得的有价值的信息是:心力衰竭患者(尤其是65岁以上的患者)应被视为COVID-19相关并发症的高危人群,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因COVID-19而住院时, 需特别关注,这类人群也应为COVID-19疫苗接种的优先人群。
专家简介
余 静,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主任。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常务理事,中国高血压联盟甘宁青联盟主席,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力衰竭专病医联体甘肃中心主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力衰竭质控委员会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专病医联体副理事长兼甘肃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高血压学组委员,中国医促会高血压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促会难治性高血压血管疾病分会副主委,中国老年医学会高血压专委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心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省医师协会心力衰竭医师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等。
《中华高血压杂志》编委,《中华心力衰竭及心肌病杂志》编委,《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编委。《高血压精粹(中文版)》编委。J of Hypertension 编委。Circulation ,heart failure杂志(中文版)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