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CAFS2022丨防患未然,防微杜渐—流行病与预防论坛会议纪要
[2022/7/15 11:52:55]
 全文(共1页)
第二十届心房颤动国际论坛(CAFS2022)于7月8日~10日隆重召开。9日下午的流行病与预防论坛众多专家云上相聚,共同探讨房颤预防相关问题。
 
 
专场一由江西省人民医院赖珩莉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刘凡教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贺玉泉教授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国草教授共同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李毅刚教授分享了从医保数据看房颤防控现状。从ABC(卒中预防、症状控制和并发症管理)三个方面总结了上海房颤管理现状,并分享了房颤管理的上海方案的重点任务。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石少波教授带来了《中国心房颤动流行病学分析》。我国房颤标准化患病率1.6%,约2000万患者,呈现男性高于女性,城市与农村无显著差异等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龄、男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且地区间存在差异。
 
 
上海市东方医院浦介麟教授介绍了OSA患者房颤的流行病特征。从OSA导致房颤机理、OSA和房颤的流行病学调查到OSA治疗对房颤的影响,浦教授总结今后对房颤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策略中需要充分考虑睡眠呼吸暂停的因素。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郭豫涛教授分享了从房颤筛查看房颤临床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变化。房颤筛查可提高房颤检出率,中国房颤患病率逐年增加,增加的房颤患病率与控制欠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如OSA、高血压、糖尿病等。
 
 
黑龙江省肿瘤心脏病学诊疗中心张志仁教授聚焦于肿瘤治疗相关房颤流行病学现状。肿瘤人群中房颤发病率显著高于非肿瘤人群,且影响患者预后。肿瘤患者合并房颤没有理想抗凝药,需结合抗癌方案、肝功等个体化选择并动态评估出血风险,调整抗凝方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忠振教授为我们带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房颤的流行病学与治疗思考》。严重CKD人群房颤患病率较高,严重CKD中房颤人群的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评分都较高。此外严重CKD中房颤人群的抗凝比例偏低,且以华法林为主。
 
 
专场二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邱春光教授、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王如兴教授、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韩学斌教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梁明教授共同主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波教授就《心房颤动节律治疗后如何有效预防房颤复发》展开论述。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率仍高。一系列证据已证实生活方式干预在房颤一级和二级预防中显著获益。RASI、他汀、醛固酮拮抗剂、RDN等在房颤预防中的作用已得到证实,对于有适应症的患者应该积极推荐。一些靶向药物可能推进房颤个体化靶点的预防性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项美香教授详细阐述了《早诊早治早获益——房颤治疗方案选择》。EAST-AFNET4研究提示诊断房颤1年内进行节律控制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改善预后。导管消融作为节律控制手段之一,优于药物治疗。
 
 
朝阳医院高元丰教授梳理了《新型分子生物标记物ARCR对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价值研究》。发现circRNA芯片结果显示不同的circRNA表达谱,ARCR与房颤持续显著相关,ARCR与心房重构程度显著相关,ARCR对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具有显著预测价值。
 
 
大连市友谊医院魏广玉教授讲解了糖尿病患者如何有效预防房颤。糖尿病因多重病理生理紊乱,房颤风险增加。魏教授从新版指南糖尿病诊疗的部分更新、糖尿病与房颤、房颤危险因素的防控、糖尿病药物与房颤预防四个方面介绍,糖尿病患者预防房颤的基础是生活方式干预,有心血管获益的新型降糖药物对糖尿病患者房颤的预防缺乏有力证据。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丁荣晶教授从运动与房颤的关系、指南与共识的建议、房颤患者的运动处方三方面介绍了心房颤动预防的运动处方。运动预防房颤需秉承中庸之道,安全有效的房颤运动处方尚有待研究。房颤复律后何时运动、如何运动仍缺乏证据,此外传统功法对房颤的效果值得关注。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岩教授就《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的降压目标在哪里?》展开阐述。50%以上的房颤合并高血压,高血压显著增加房颤风险。房颤患者血压应降至130/80 mm Hg以下,RAS抑制剂对降低房颤发生率可能有益。
 
 
长按二维码观看大会回放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