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ACC点评丨基因指导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能否寄予厚望?
[2020/4/22 14:53:05]
 全文(共1页)
  孙铁男 周玉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编者按:第69届美国心脏病学学会年会已落下帷幕。尽管受疫情影响,世界各地的学者无法齐聚一堂,但会议的精彩程度未减分毫,众多研究成果的公布依然是学界的热议话题。今天,《国际循环》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周玉杰教授团队为读者精彩解读CYP2C19基因指导对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的影响。
 
  研究背景
 
  先前的研究表明CYP2C19功能缺失性(LOF)等位基因(CYP2C19 *2o或CYP2C19*3)人群代谢氯吡格雷前体的能力降低,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水平降低。因此冠心病患者,尤其是PCI术后患者使用氯吡格雷治疗时,有治疗失败的风险,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TAILOR PCI试验探讨在基因检测分型基础上指导口服P2Y12受体抑制剂,能否改善患者预后,结果在今年的ACC/WCC大会公布。
 
  研究设计
 
  TAILOR PCI是一项国际性、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前瞻性临床试验,是目前最大的基于基因型进行PCI术后个体化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法的的随机临床试验。
 
  研究纳入了5276例随机受试者,受试对象为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大约有35%的CYP2C19 LOF携带者和65%的非携带者。受试者被随机分为基因分型指导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的患者未进行基因分型检测,接受氯吡格雷治疗。基因分型指导治疗组中,检测为CYP2C19 LOF等位基因携带者的患者在PCI术后接受替格瑞洛90 mg bid口服治疗,非携带者接受氯吡格雷75 mg qd口服治疗。两组受试者在随机分组时都抽取了血样,并在12个月后采用金标准ABI TaqMan进行分析。
 
  本实验主要终点为PCI术后1年内心血管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支架血栓形成和严重复发缺血。次要终点为TIMI定义的大出血或小出血事件。
 
图1:研究流程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PCI术后的1年内,基因分型指导治疗组主要复合终点较常规治疗组事件发生率减少,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HR=0.66,P=0.056);基因指导治疗在PCI后3个月时获益最大(HR=0.21,P=0.001)。在携带基因突变的患者中,基因分型指导治疗组缺血事件显著减少40% 。
 
图2:研究主要终点发生率
 
  次要终点方面,两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专家点评
 
  阿司匹林及P2Y12受体抑制剂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PCI术后二级预防至关重要,但CYP2C1 LOF等位基因会使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水平降低,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且该变异基因在美国人中比例大约30%,亚洲人群,这一比例上升至50%,明确基因指导相关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虽然结果未达到预期,但是却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诊疗思路:在PCI术后高危时期(PCI术后3个月内),基因检测指导治疗可能会带来更大获益,但尚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专家简介
 
 
  周玉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站负责人、北京学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国家老年病临床重点专科、冠心病精准治疗重点实验室、北京安贞医院冠心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学术负责人;“登峰”人才培养计划、“使命”人才计划团队负责人。FACC、FHRS、FSCAI、FESC资深会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心脏病协会主任委员,任《心肺血管病杂志》社长、Chinese Medical Journal、Angiology等多家医学杂志编委、European Heart Journal (Chinese)副主编,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56篇,累积影响因子600余分;主编(译)专著25部;获得发明专利12项;主持制定卫生部行业标准2项,行业指南及专家共识10余项;培养北京市科技新星4名,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3名,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3名,学科带头人11名。擅长复杂、高难度和高风险的冠心病创新、综合介入治疗及心血管危重症急救。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