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ESC2019丨实现全球心血管风险降至30%的高血压管理策略
[2019/9/12 11:21:33]
 全文(共1页)
  编者按:2019年8月31日~9月4日,一年一度的欧洲心脏病学学会年会(ESC 2019)在“浪漫之都”法国-巴黎顺利召开。此次大会上,尼日利亚大学Dike Ojji教授以2030年全球心血管疾病(CVD)防治目标为题,阐述血压控制在其中的重要性。
 
尼日利亚大学 Dike Ojji教授
 
  全球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
 
  现有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高血压治疗率如达50%,30~69岁人群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可降低4.8%。目前,高血压已成为导致CVD的首要因素,全球死亡人口中约17%可归因于高血压。一项持续25年的全球性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地区男性高血压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
 
 
  2019年发表于《柳叶刀》(Lancet)的一项针对44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高血压控制情况的全国性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在纳入的192 441例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治疗率为29.9%,最终控制率仅10.3%。同期另一项针对12个高收入国家的长期、近期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变化趋势开展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高血压控制最好的国家中,治疗覆盖率达80%,控制率仅略低于70%,但在部分控制不佳的国家,控制率低于30%。
 
  高血压防控的“拦路虎”
 
  在高血压诊断方面,缺少筛查、 未诊断、低就诊和测量方式不精确是造成高血压确诊情况不佳的主要因素。在治疗方面,无规范流程、药物紧缺、治疗惰性、患者流动性和个人因素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在持续管理方面,缺少提醒和追踪体系、费用过高、宣传不足和低依从性是影响高血压日常管理的主要因素。
 
  高血压防控的基本面
 
  规范流程、药品供应、以社区为基础开展治疗、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策略和患者信息体系是保证高血压管理有效进行的5大关键要素。从患者、医生、医疗体系等多角度进行干预是克服上述“拦路虎”的最佳方案,这需患者、医生与其他医务工作者、健康体系、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以及学术团体的共同努力。
 
  1、患者层面
 
  根据对25项试验共6300例患者的荟萃分析结果,只有在联合干预措施下(例如患者教育和生活方式咨询),患者进行个人监测时才能保证血压显著下降(降幅改善情况6.1 vs. 1.0 mm Hg)。因此,在建议患者采取个人血压监测时,必须保证辅助联合干预措施。2018年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与只进行患者教育的黑人群体相比,同时采取社区生活方式干预的形式能显著降低患者的收缩压(5.79 mm Hg)。
 
  2、医务工作者层面
 
  2019年《柳叶刀全球健康杂志》(Lancet Glob Health)发表一项共纳入31项研究的荟萃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医疗团队的介入总体上使收缩压平均降低4.85 mm Hg(-6.12~-3.57)。
 
  不同医疗团队之间对血压的改变影响也有差异,具体情况如下:
 
  药师团队:-8.12 mm Hg(-10.23~-6.01);
  护理团队:-5.34 mm Hg(-9.00~-1.67);
  营养师团队:-4.67 mm Hg(-7.09~-2.24);
  CHW:-3.67 mm Hg(-4.58~-2.77)。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2017年的一项为期18个月的研究结果显示,与进行常规治疗的人群相比,接受社区健康工作者主导多元干预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6.6 mm Hg和5.4 mm Hg。
 
  3、医疗体系层面
 
  应建立完整的高血压预防和治疗体系,包括建立高血压登记体系、临床症状反馈、简易临床处理规范、医院血压测量和单片联合治疗方案等。
 
  4。政府层面
 
  国家应建立相应医疗政策服务于需要的人群,紧跟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指导意见,提供医疗基础设施,确保患者接受良好的治疗。
 
  5、医学团体与NGO层面
 
  以非洲为例,泛非洲心血管协会已宣布同印度、ISH和BIHS等公共健康基金组织及慢性疾病控制中心进行合作,开展面向初级治疗医生的培训课程。
 
  总 结
 
  尽管各地均努力控制高血压的肆虐蔓延,但由于整个治疗过程中存在的种种缺陷,全球性高血压负担仍处于持续增长状态。为弥合这些缺陷,需采取多因素干预措施,整合患者、医生和医疗体系层面的共同努力,具体包括社会与患者、医生与其他医务工作者、医疗体系、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以及医药工业等。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