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CMF专访丨葛均波院士:心血管疾病慢病管理的现状及创新模式
[2018/7/9 16:46:57]
 全文(共1页)

   编者按:2018年7月6日,第二届大连冠心病慢病管理论坛(CMF 2018)于大连盛大召开。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题报告。现场,本刊有幸邀请葛均波院士就我国冠心病慢病管理的现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专访。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葛均波院士
 
  《国际循环》:目前,三级医院与基层医院医疗技术、人才方面尚存在差距,而分级诊疗政策推行以来,慢病管理可能需三级医院和基层医院医生合作完成,您作为业内医生,您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哪些是可能最先解决的方案?
 
  葛均波院士:目前,慢病是我们国家也是世界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寿命越来越长,随人口老龄化,慢病显得越来越重要。现在,我们国家在长期投入方面,可能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基层医疗机构从人员到设备配置不如大城市或大医院,造成慢性疾病本来不需到大医院就诊而最后都要到大城市或大医院诊疗。大部分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多器官系统疾病,在社区基层医院是可通过长期随访得到更好解决。国家已关注到了这一问题,医疗资源下沉即是为基层医院配置好资源,如全科医生培养等。
 
  只有当患者发生极危病症时,再转到上级医院诊疗,才能得到有效处理,有效治疗。未来,可能随着我们国家政策的改变,基层医院建设投入将得到改善,部分问题得到解决,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现在好多患者可能还是不太信任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所以,我认为在配置医疗器械和医疗设施的同时,应更注重人员和人才的培养,我们国家正注重基层全科医生的培养,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医院的压力,也使更多的慢性疾病患者能得到有效管理。
 
  《国际循环》:您倡导建立的中国心血管创新俱乐部在介入器械、技术、药物应用等领域均有所建树,那么,对以高血压、冠心病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慢病管理未来创新模式,您有哪些想法和建议?
 
  葛均波院士:起初,我、霍勇教授、王建安教授和高润霖院士等一大批中国的心血管医生,倡导成立了医疗器械创新俱乐部。随人口老龄化,好多医疗器械人均消耗越来越多,如瓣膜性疾病,骨科疾病等,当时俱乐部的建立能激励年轻医生注重创新。之所以提出建立这一创新俱乐部,是为了研制一些更经济、有效、适合中国国情的医疗器械,进而使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或家庭不太富裕的患者,也能用上这些医疗器械。
 
  俱乐部建立以来,已诞生一大批包括从支架到瓣膜,到高血压的治疗等医疗器械。2017年我又联合国内的16位院士和国内几十家三级医院的院长们建立了中国医学创新联盟。创新是民族和国家前进的原动力,没有创新就会处处受制于人,不仅是心血管医疗器械,还包括药物,骨科、眼科等器械。今年,在我们国家两院院士大会上特别强调了创新,这说明我们国家已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国家要强国、要进步,一定要提倡创新,走出一条政府政策-投资-研发-材料的创新之路。我希望,也坚信,随国家政策及大环境的改善,整个民族创新意识的加强,创新一定能成为我们国家的主旋律,医学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