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血运重建是缺血性心力衰竭(IHF)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临床实践中,这类患者的血运重建策略应如何选择, PCI或CABG?实施PCI时应如何在完全及不完全血运重建策略之间进行选择?实施完全血运重建时应一次完成还是分步进行?在CHC 2017大会现场,来自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陶凌教授就上述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问题接受了《国际循环》的专访。
国际循环:心衰指南中血运重建的相关建议指出,PCI和CABG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应予考虑,然而在临床应用中其选择的依据是什么?两者在改善患者心功能、生存上是否有差异?
陶凌教授:既往有关PCI与CABG的比较主要探讨的是不同解剖学复杂程度或不同STS评分(美国胸外科协会风险评分模型)人群中两者孰优孰劣,针对心功能异常或心力衰竭患者尚无相关对比研究。有关缺血性心力衰竭,STICH研究比较了CABG与常规药物治疗的效果,证明了血运重建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重要性。目前,尚无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血运重建时到底应选择PCI还是CABG的相关循证证据。不过,目前,对于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运重建而言,国际指南对解剖学特征适合CABG的患者对CABG的推荐级别要优于PCI。临床实践中,介入医生应辩证认识该推荐,要认识到指南之所以这样推荐不是因为PCI不优于CABG而是因为目前缺乏相关研究证据。
实际上,鉴于PCI治疗具有技术成熟、支架性能提高、优化治疗手段多等多种优势,故不能进行CABG、不能耐受全麻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可选择PCI治疗。目前,正在进行的ISCHEMIA研究已经入选4000余例患者,将有望就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运重建策略应如何选择,血运重建到底选择PCI还是CABG给我们带来答案。在其结果尚未公布前,建议一定要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是否耐受搭桥、是否有PCI指征等)来决定。
国际循环: 血运重建治疗是缺血性心力衰竭(IHF)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介入治疗中,对于不同的患者在选择完全血运重建还是不完全血运重建方面,应怎样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陶凌教授:若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存活心肌和心绞痛症状、左主干病变或三支血管病变,完全血运重建能为其带来获益。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进行完全血运重建。若患者存在心肌梗死或是无存活心肌、虽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但有些血管病变并不影响心功能、血管病变为弥漫长病变,则不建议进行完全血运重建。临床实践中,若患者解剖结构适合且能从中获益,通常应选择完全血运重建;不完全血运重建的情况则应由介入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简而言之,在排除不能或不适合行完全血运重建的患者后,若患者能够耐受,则应进行完全血运重建。就完全血运重建而言,其究竟是应该一次完成还是分步进行,也应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若患者需要循环支持,则应尽量一次完成;若病变比较复杂、心力衰竭比较严重,则可选择分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