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QICC2015]第九届钱江会:重释会旨,不忘初心,比肩国际,彰显人文
[2015/9/6 14:03:03]
 全文(共1页)

  编者按:2015年9月4日,第九届钱江国际心血管病会议(QICC2015,以下简称“钱江会”)在风景秀丽的杭州正式开幕。多国心血管病专家及全国各地医生共聚西子湖畔,共享这一学术盛会。出席开幕式的嘉宾包括: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教授,韩国首尔峨山医院心脏中心Seung- Jung Park教授,国际著名心脏病专家、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林延龄教授,德国心脏中心(柏林)翁渝国教授,以及浙江省政府秘书长李云林先生,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马伟杭教授,浙江省医学会秘书长骆华伟先生等。

不忘初心,重释会旨,稳攀高峰

钱江会大会主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致辞

  王建安教授指出,钱江会的成功集中体现在“QICC”。多年来大会一直坚持“质量为先,创新为力,合作共赢,培育新人”的主旨;强调尊重指南,走规范治疗的科学发展之路;鼓励立足临床,探索心血管病的前沿。保持服务本土,面向国际,逐步迈向国际尖端领域高峰的发展方向。以点带面,搞好“传、帮、带”工作,大力培养未来的杰出医学人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本届QICC会议重新梳理会议主旨,凝练出“Quality(质量)、Innovation(创新)、Collaboration(合作)、Cultivation(培育)”8字大会主题。

  值得一提的是,继韩国血管成形术峰会TCTAP、台湾介入心脏病学分会、香港心脏专科学院、新加坡心脏学会等学术组织的鼎力支持之后,今年日本复杂心血管介入学会(CCT)成为钱江会新的伙伴。一路走来,正是有了这些亚太顶级学术组织的支持与帮助,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钱江会才逐渐发展到如此规模,成为亚太地区同行们展现巨冀、交流心得的重要学术平台。

  在前进历程中,钱江会一方面始终秉承开放的全球化视野,另一方面也致力于打造务实的区域性学术平台,在本土需求基础上,不断精准求精,推陈出新。本届钱江会除继续做强做精、为大家奉上心血管病学领域最新鲜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外,还新增“CHINA valve”专场,邀请心脏瓣膜介入治疗领域顶尖专家,共聚一堂,深入探讨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的最新进展,展现中国心脏瓣膜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同时,始终坚持医学的公益本色,首设“浙新贵联合论坛培训”,启动基层培训项目,举办患教科普大讲堂等。会议形式上,尝试互联网+的学术模式,打造网络、微信、移动APP的多种媒体立体式平台,让学术交流更加实时、动态、有趣。

立足本土,发展精尖,比肩国际

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马伟杭教授致辞

  马伟杭教授指出,钱江会不仅是一个学术性会议,也是一个传播新理念、改革思想以及践行改革各项举措的会议,将给整个学界发展带来很深影响和极大促进。本届钱江会将大会理念重新梳理为8个字“质量、创新、合作、创新”,在医疗技术快速发展中,我们必须立足于国情,立足于本省、本地区实际情况,将实用性和性价比最好的技术应用于临床,同时加强高精尖端技术研究和临床研究,如此才能使心血管发展跟上国际发展水平。

示范引领,持续发展,彰显人文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致辞

  霍勇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最近四年由王建安院长带领的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注重学科发展并取得快速进步。钱江会的会议质量、规模走在全国前列,钱江会已不仅仅是浙江省心血管学科的大聚会,更是心血管医生交流提高的平台。正如王建安院长所诠释的,今年钱江会主题的这种变化迎合了医改发展和学科发展,从原来更多强调技术和研究发展到现在更加重视质量、创新、合作和整体发展。一个学术会议能够推动区域的发展,并带动全国发展难能可贵。过去几年中,可以看到,在王建安院长的带领下,浙江省很多心血管学科的新技术和新研究不仅走在全国前列,整个心血管团队的发展也走在全国前列。今年钱江会上我们可欣喜地看到学术交流水平之高,更多地可看到如何规范、如何推动临床质量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

  本届钱江会进行第四批学会荣誉会员授予仪式,设立金宏义教授纪念讲座,这些均彰显学科发展历史和人文精神,对学科发展必不可少。

  今天,我们面临中国心血管学科发展的重要机遇。在此机遇下,如何思考和组织行业的发展,完成本行业不断地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学会、学会领导者,更是每位学科参与者都应考虑的问题,钱江会显然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钱江会是全国省级心血管学术会议最成功的会议之一,钱江会国际化也更为突出。希望钱江会在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领导下,推动临床、研究、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方面,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浙江省医学会第四批学会荣誉会员授予仪式:葛均波教授(左一)、李云林秘书长(右一)给荣誉会员颁发证书

学会荣誉会员:从左二依次为: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高从光教授、绍兴市人民医院沙振球教授、嘉兴二院朱梓丰教授、浙医一院陈天秩教授

金宏义教授纪念讲座

林延龄:中国PCI冠脉血运重建面临的挑战

  本届钱江会首次设立“金宏义教授纪念讲座”,以特别纪念在心血管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著名心脏病学家、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林延龄教授在首次“金宏义教授纪念讲座”上的专题报道,阐述了冠心病诊疗的东西方差异、血运重建的策略选择以及中国冠心病介入面临的挑战。

  冠心病诊疗东西方差异

  林延龄教授在讲座中指出,东西方冠心病诊疗存在差异。对于需血运重建的复杂冠心病患者,多数东方国家以介入为主,而西方(包括澳大利亚)则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为主。其原因在于,西方有充分的证据表明,CABG治疗长期结果优于介入有优势,且由于复杂冠心病患者大部分均已接受CABG治疗,介入手术例数相对较少,技术不如东方娴熟。未来,希望东方能有证据证明复杂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时无需绕道手术,同时,希望西方能对介入手术加以强化。

  研究显示,虽然与药物治疗相比,血运重建治疗能降低稳定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死亡率和心肌梗死,但2015年研究证据显示,药物治疗确实能改善PCI或CABG的血运重建患者的临床结局,而药物治疗在需血运重建的复杂冠心病患者中并未得到充分应用。

  多支血管病变PCI治疗患者血运重建策略选择

  对于冠心病患者,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心绞痛严重程度(如CCS心绞痛分级)、危险因素分层、冠心病解剖类型、药物治疗等选择恰当的治疗策略。目前,主要根据SYNTAX评分来判断此类患者是否行完全血运重建。研究显示,对于STEMI患者行完全血运重建安全有效,可降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风险,降低再发MI率和再次血运重建率;而择期血运重建,即优先处理罪犯血管,而后在出院前或第一次血运重建后2~4周再处理非罪犯血管也是可行的,具体应视患者情况而定。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前景

  冠心病介入治疗有四个里程碑式的发展。生物可降解支架的发展是介入治疗史上的一个技术性突破,不仅降低支架内再狭窄,而且促进血管功能恢复。而CT-FFR是另一技术性突破,其CT与FFR优势结合,更好的评估冠状动脉再狭窄。抗凝药物的发展在冠状动脉介入中也至关重要。

  在金宏义纪念讲座最后,林延龄教授寄语介入医生:希望大家做好医生,好介入医生;治疗患者要“知道病人,知道证据,知道自己”;对应血运重建的患者,要在最优势基础上“合时合适的介入”;努力创新药物治疗、介入技术并充实治疗效果和随访数据库;与西方合作为冠心病血运重建术治疗带来突破。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