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理性思考国际指南引发的β受体阻滞剂争议
[2014/8/7 16:38:47]
 全文(共1页)

  血压控制欠佳是心脑血管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以血压控制作为慢病治疗的主旋律,不同降压机制的药物为个体化治疗提出可能。现有的5大类降压药分有各自的降压机制:噻嗪类利尿剂主要针对容量负荷和水钠滁留;β受体阻滞剂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ARB/ACEI主要抑制RAS系统;钙通道阻滞剂(CCB)主要对中小血管壁发挥作用。另外,β受体阻滞剂还对心肌收缩力和心率发挥作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认为,对JNC 8指南不再推荐β受体阻滞剂作为降压一线用药的建议,我们需理性思考。

  JNC 8指南推荐的起始一线用药包括:CCB、ARB、ACEI和噻嗪类利尿剂。而众多临床试验证实,β受体阻滞剂降压效果明确,且在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肌梗死发生方面具有优势。JNC 8指南为何未推荐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线起始降压药物?孙宁玲教授指出原因可能源于LIFE研究结果:与ARB相比,β受体阻滞剂可显著增加卒中和新发糖尿病风险。这进一步提示,在高血压治疗中,选用β受体阻滞剂需注意4大要素:适宜的人群、合适的疾病、恰当的药物和正确的剂量。

  一项研究显示,与ARB、CCB以及噻嗪类利尿剂相比,β受体阻滞剂能更有效降低中青年患者血压。另有研究表明,β受体阻滞剂显著降低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4年死亡率。2013加拿大高血压指南推荐,对无其他强适应证的收缩期/舒张期高血压患者,β受体阻滞剂可作为起始药物治疗选择之一,也可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但对60岁以上患者不作为一线用药。

  鉴于β受体阻滞剂降压疗效确切,对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明确,《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应用中的专家指导建议》推荐其仍应作为中国高血压患者的一线降压药物之一。孙宁玲教授介绍,优先推荐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有:①高血压伴交感活性增高及心率偏快(静息心率≥75次/分)的中青年患者;②高血压伴冠心病或心力衰竭(心衰)患者;③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心室率快)者。

  单纯高血压患者使用

  β受体阻滞剂的建议流程

  单纯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心率>75次/分的中青年患者),如目标血压<140/90 mm Hg且目标心率为60~75次/分者,推荐β受体阻滞剂或ACEI/ARB;血压不达标者,如心率≥75次/分,在可耐受情况下逐渐增加β受体阻滞剂剂量,如心率<75次/分,建议加用二氢吡啶类CCB或ACEI/ARB+利尿剂。

  高血压伴冠心病或心衰患者应用流程

  高血压伴冠心病/心衰患者心率>70次/分,目标静息心率分别为50~60次/分和55~60次/分者,目标血压应<130/80 mm Hg,推荐选用β受体阻滞剂或ACEI/ARB。若心率不达标,建议逐渐增加β受体阻滞剂剂量。

  一项纳入10 061例患者的研究统计显示,40.0%的中国高血压患者平均心率为70~79次/分,36.4%平均心率≥80次/分,仅23.6%患者<70次/分。孙教授指出,这也是β受体阻滞剂依然适用于我国人群的原因之一。她总结,高血压与心率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如果心率快可加重心脑血管病,因此,降压的同时进行心率管理是高血压防治的重要策略。面对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方面的挑战,国内医生应认识到,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并未过时,但应仔细考虑β受体阻滞剂应用的最恰当人群。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