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心房扑动消融未能降低卒中风险
[2014/7/2 17:20:48]
 全文(共1页)

 一项观察性研究显示,心房扑动(房扑)导管消融未能降低卒中风险,但显著减少住院(HR 0.88,95%CI:0.84~0.92)和急诊就诊(HR 0.60,95%CI:0.54~0.65)。此外,消融后心房颤动(房颤)风险(HR 0.89,95%CI:0.81~0.97)降低,但急性卒中风险无明显改变(HR 1.09,95%CI:0.81~1.45)。

作者Gregory Marcus博士(California大学)等写到,“导管消融治疗首次房扑发作目前是Ⅱa类适应证,仅在复发后才是Ⅰ类适应证……考虑到消融治疗房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们的结果可能支持将其作为房扑一线治疗”。研究在线发表于PLoS One

房扑消融成功率高,可减少房扑复发,减轻症状,降低发病率,改善生活质量。但其对其他临床结局和卫生资源使用情况的相关资料很少。Marcus等分析California卫生费用和使用项目2005~2009年数据,纳入33 004例成年房扑患者,其中8.2%接受导管消融。中位随访时间2.1年。

调整人口统计学和合并症之后,消融可减少住院和急诊就诊,但增加门诊手术(HR 1.63,95%CI:1.54~1.73)。可能与患者接受房颤消融时的门诊手术被计入术后访视相关。“值得注意的是,房扑消融显著降低随后的住院和急诊就诊,抵消消融术本身带来的就诊。”

将3个终点合并后,消融可使总体住院卫生资源使用率显著降低(HR 0.94,95%CI:0.90~0.98)。不同敏感度分析结果一致。

卒中风险方面,未接受消融的患者发病率为17.9/1000患者年,消融后为13.1/1000患者年。但该差异经过多变量调整后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承认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使用的结局信息和医院出院编码数据的潜在混杂因素,这产生了剩余混杂可能。此外,房扑诊断未被确认,并缺少门诊访视、抗凝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或房扑机制。

(来源:PLoS One 2014)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