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玲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显示,血压水平尤其是收缩压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卒中和肾脏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控制血压是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有效手段。但纵观全球的血压控制情况都是不容乐观的。回顾2013年以及既往的高血压领域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到降压药物的研发已经进入了瓶颈,探讨高血压的最佳控制方案是在现有高血压诊治技术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做好血压的管理工作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问题。2013年颁布的欧洲ESH高血压指南以及美国的JNC 8指南对于血压管理的方向和方法进行了很好的推荐,值得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借鉴。
迈入血压管理时代 血压管理势在必行
2013版ESH/ESC高血压指南已经将血压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篇章,提示高血压防控已经从血压数值管理及关注个体心脑血管获益,进入高血压人群综合管理时代。国外研究表明,以患者为核心,医生、护士等共同参与,采用这一团队模式管理血压,可以更多降低收缩压达10 mm Hg,血压达标率提高22%。说明高血压的整体管理在疾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以患者为核心,医生、护士、社区、患者家属等共同参与的全方位、社会化的血压管理模式势在必行。最近JNC 8指南在JAMA杂志上在线发表,以其精简而明确的方式对血压管理中最核心的三个问题进行了回答,为简化血压管理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控制24小时血压是根本 心脑获益是目标
血压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平稳控制24小时血压,最终降低高血压的心脑血管事件风险。众所周知,血压在24小时内是变化的,控制血压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把某一时间点测量的血压数值控制下来,而是需要平稳控制24小时血压,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控制血压,真正降低远期心脑血管事件。因此,在JNC 8指南补充文件里面也明确提出血压监测和评估在整体血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最新颁布的JNC 8指南将符合一定标准的RCT研究作为制订治疗建议的唯一参考依据。强调纳入的RCT研究要包括重要终点事件相关结局,以确保指南对于所有推荐均是基于循证证据的基础。最终的目的是要真正降低远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