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AS 心脏骤停(LINC)研究的结果显示,对心脏骤停患者而言,能持续按压并除颤的机械胸外按压器的心肺复苏(CPR)疗效与人工按压相当,并无优势。
研究者乌普萨拉大学StenRubertsson指出,该研究期望得出“与人工按压相比,机械胸外按压器能改善4小时生存率”的结果,但事实并非如此。不过研究结果却为机械胸外按压器及持续按压除颤的应用提供了证据支持,有助于提高紧急救援人员在转运患者过程中的效率及安全性。
LINC研究从6个欧洲国家入选2589例院外心脏骤停需复苏的患者,在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后立即实施人工胸外按压。然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人工胸外按压组(n=1289)或能持续按压并除颤的机械胸外按压组(n=1300)。其中,后者应用的是LUCAS胸外按压系统,该系统是一个具有吸盘的活塞驱动设备,能根据复苏治疗实施按压。两组患者均根据指南要求进行机械通气及药物治疗。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开始CPR4小时后的生存率相当((23.6% vs. 23.7%),后续结局(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到达急诊室时恢复脉搏的患者数、从重症监护病房出院时存活的患者数以及第一与第6个月的神经系统结局)也相似。
研究者指出,人工按压通常很难达到足够的按压深度、正确的按压频率且易频繁中断,因此理论上来说机械胸外按压器要优于人工按压。传统人工按压的疗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救援人员的技能和耐力,还会受到按压间隙及交通中断时间的影响。即使人工按压的效率很高,其也仅能提供约30%的正常心输出量,会导致重要器官血流量减少。而理论上讲,机械胸外按压器能改善CPR,但目前却并无来自大型随机试验的明确证据证实这一点。两项有关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随机初探性研究对机械胸外按压与LUCAS设备机械按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均未发现两组之间有显著的差别。但两组研究的人群均很小。该研究则提示两种按压方法的临床疗效势均力敌,但对治疗方案进行微调将有望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因为该研究中与人工CPR组相比,机械胸外按压器组的首次除颤时间显著延迟,这可能是后者临床结局未能进一步改善的原因所在。因此,未来我们在应用该设备前建议进行无延迟除颤。
就安全性而言,应用机械胸外按压器后严重不良事件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较低,因此该设备极具安全性。6个月后仍幸存者仍具有良好的神经系统结局,LINC研究中对200例进行了尸检的患者的最终分析将提供更为直接的证据支持。
该研究表明,机械胸外按压与人工按压同样有效。因此,急救医疗系统工作者可以应用机械胸外按压设备实施CPR,这意味着其能腾出手来对患者实施其他可能的干预。此外,机械胸外按压还能改善救护车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使救援人员在系住安全带的情况下仍能实施CPR。但研究者强调,LINC试验的结果仅适用于LUCAS设备,不能推广至其他机械胸外按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