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2013ESC心脏起搏与再同步化治疗指南
> ESC大会亮点与中欧学会合作现状/前景
>预防性PCI优于仅处理罪犯病变的PCI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之优化药物治疗争鸣
^
【Cover Story】
ESC心脏起搏与再同步化治疗新指南概述抗心动过缓起搏适应证,介绍其在不同原因晕厥患者中的应用证据;修订双心室起搏适应证,将其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与除颤仪的使用进行整合并纳入诊疗流程;修订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应证,尤其是在不伴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中;讨论植入式除颤仪给心脏起搏治疗带来的额外益处以及主要部件及设备程序的优化问题。新指南形式简洁,一目了然,每个章节均设有“临床前景展望”段落,概述推荐内容及亟需进一步研究的热点问题。
【国际循环公众微信】
欢迎关注国际循环公众微信!我们每天会为您提供现场报道、名家访谈(包括音视频)、特约评论、专家视点、指南解读、病例分享、最新资讯、热点讨论、读者互动等精彩内容。您只需一部智能手机,成为微信用户,轻点关注按钮,即可随时掌握心血管领域在临床、科研中的国际最新进展!国际循环公众微信正在同步报道ESC大会盛况,欢迎关注!
【现场快报】
专家谈ESC 2013新版SCAD指南
2013年9月1日ESC公布了稳定性冠心病(SCAD)指南,该指南就SCAD的概念、诊断、预后评估、药物及介入治疗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更新,国际循环在现场采访了部分国内外专家,请他们从不同角度分享对新指南的体会。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院士微血管心绞痛得到进一步重视
指南发布会第一个题目即强调了SCAD定义,不仅包括传统的冠脉狭窄导致的心绞痛,还特别强调了微血管心绞痛,此类患者从造影看冠脉无明显斑块或狭窄,但有明确的心肌缺血表现。许多学者目前提出冠心病发病过程可能从微血管起始,逐渐发展为冠脉斑块和狭窄,但尚需进一步研究。对于微血管心绞痛治疗除传统的抗栓、调脂等治疗手段外,直接作用于心肌的代谢类药物如曲美他嗪等可能具有特殊的价值。意大利法拉利教授在本次会议宣布曲美他嗪将启动一项纳入1万多病例的、以事件为终点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相信此类研究能帮助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代谢治疗的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李小鹰教授药物治疗推荐更加简化
新版指南仍将药物治疗分为改善预后和抗心肌缺血(缓解症状)两类。对于缓解症状的药物,本次指南将其简化为一线药物和二线药物,一线药物包括短效硝酸酯、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二线药物包括伊伐布雷定、曲美他嗪、长效硝酸酯、尼可地尔和雷诺嗪。同时新版指南更关注药物使用的细节,每种抗心绞痛药物都列出主要不良反应、禁忌证、药物相互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
◎瑞典哥德堡大学的Karl Swedberg教授 心率目前已成为治疗的重要靶点
在BEAUTIFUL和SHIFT研究后,我们意识到应对心率进行监控和针对性治疗,心率已经成为SACD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我们有了能单纯降低心率的药物伊伐布雷定,和前一版指南一样,给予IIa推荐。我也参加了纳入19 000例SCAD患者的SIGNIFY研究,探讨心率控制是否能改善SACD预后,其结果将于2014年公布,该研究将使我们对心率在SCAD中的地位做出进一步解释。
【名家访谈录】
ESC大会亮点和中欧合作
--2013ESC大会主席英国爱丁堡大学Fox教授 vs.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国际循环》记者在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2013ESC)上对Fox教授和霍勇教授进行了采访。
------------------------------
Fox教授:首先我们所强调的是本届大会的主题--“心脏与全身器官的联系”,如糖尿病这种疾病因关系到不同的器官、系统而显得尤其重要;另外,也强调心脏与脑、肾脏、肺以及其他系统、器官的相互联系,为各领域专家提供交流机会。目前为止,已有29 500名代表注册参会,是当之无愧的学术盛会。我们很高兴能见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主要研究,也相信这些试验和研究将会对临床实践产生深远影响。
霍教授:我们与欧洲心脏病学学会有着长期合作。中国的学会在此次大会上与欧洲学会合作召开了两次工作会议,是我们未来6年合作计划之一。更重要的是,过去20年间,我们见证了欧洲心脏病学学会成长为世界最大心脏病学学会的历程,也从中学到了很多欧洲心脏病学学会的经验,对我们自身的临床工作很有帮助。
关注中国国情推进高血压防治进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专访,《国际循环》记者在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2013ESC)上对葛均波院士进行了采访。
------------------------------
★加强国际学会组织合作
中国的很多循证医学及指南制订都是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再根据中国国情整理,很少有中国自己的大型临床试验数据。今年ESC年会上,霍勇教授等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及秘书长与ESC现任及候选主席就今后学会合作问题进行磋商,希望ESC能利用其平台帮助搭建中国学术平台,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包括加强中国医生培训和规范化治疗,更重要的是数据处理与管理方面的合作,以获取指导临床实践的相关数据。
★中国高血压防治关注点
中国高血压的发病有其自身特点,与西方人群相比,中国人群钠盐摄入量较高,其根本是普及教育问题。我们很少将指南贯彻到基层,心血管疾病联合治疗方面做的还不够。高血压控制不佳与知晓率及控制率低有关,缺少有效的手段实施联合用药是很重要的原因。中国还有一个特殊情况是胡大一教授及霍勇教授提出的“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型高血压”,即“H型高血压”。中国人更喜欢吃炒菜,叶酸破坏增多、补充不够,使同样血压水平下,与外国人相比,中国高血压患者的卒中发病率高很多。而补充叶酸有可能降低卒中发病率。其相关研究已纳入2万多社区,如真能证实上述假设,将对中国高血压并发症防治发挥重要作用。
>>请登录国际循环ESC专题网站esc.icirculation.com,聆听更多专家访谈录音,浏览中英文对话全文。
【每日看点】
Eugene Braunwald教授今天在会上总结了心脏病学领域十大历史事件:
1、心电图:1903荷兰Willem Einthoven首次应用人类心电图,标志现代心脏病学的诞生。
2、心导管术:1929年,德国Werner Forssman首次对自己施行人体导管插入术。心导管插入术评估心脏功能正常与否,成为首屈一指的诊断技术。
3、冠状动脉造影:1958年克利夫兰诊所Mason Sones率先开展,这项新技术促进了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发展。
4、心血管手术:1938年波士顿Robert Gross通过手术成功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开启现代心血管外科手术的发展之路。1953年费城John Gibbon率先采用体外循环成功实施首例开放式心脏手术。
5、介入心脏病学:1977年Andreas Gruentzig研发了球囊血管成形术扩张狭窄动脉,创立了介入心脏病学这一新学科。
6、冠心病监护病房(CCU):1962年爱丁堡皇家医院Desmond Julian首次提出CCU的概念,CCU的成功设立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内死亡率。
7、心血管药物:1972年英国James Black研发β受体阻滞剂,心血管药物的研发延长了数千万心血管疾病患者寿命。
8、预防心脏病学:1938年波士顿Paul Dudley White首先提出心血管预防的概念。
9、超声心动图:1952年心脏病学家Inge Edler与物理学家Helmuth Hertz成功研发超声心动图。
10、起搏器与植入式除颤仪:1952年波士顿Paul Zoll研发了第一个体外心脏起搏器。
【研究速读】
●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预防性PCI的结果优于仅罪犯血管PCI
心肌梗死预防性血管成形术(PRAMI)试验结果显示,与仅开通罪犯血管的患者相比,额外预防性开通其他非罪犯血管的患者临床结果更好。研究者英国David Wald指出,预防性PCI实施6个月后即能为患者带来明显临床获益,并能持续维持。因此,数据监测委员会提前终止该试验。研究显示,预防性PCI能使心源性死亡、后续心肌梗死或药物治疗无效的心绞痛发生风险降低约三分之二。这为修改现行指南提供了新的依据。
●机械胸外按压器与人工CPR效果相似
LUCAS 心搏骤停(LINC)研究结果显示,对心搏骤停患者而言,能持续按压并除颤的机械胸外按压器的心肺复苏(CPR)效果与人工按压相当,并无优势。研究者瑞典乌普萨拉大学StenRubertsson指出,研究结果为机械胸外按压器及持续按压除颤的应用提供了证据支持,有助于提高紧急救援人员在转运患者过程中的效率及安全性。LUCAS胸外按压系统是一个具有吸盘的活塞驱动设备,能根据复苏治疗实施按压。LINC试验中,两组患者开始CPR 4小时后的生存率相当(23.6% vs. 23.7%),后续结局(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到达急诊室时恢复脉搏的患者数、从重症监护病房出院时存活的患者数等)也相似。
●植入式家庭监测对左室功能受损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管理的影响
IN-TIME 试验结果显示,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配备远程监测技术能提醒医学专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为心力衰竭患者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研究者德国莱比锡心脏中心Gerhard Hindricks指出,与对患者进行诊室随访不同,能将诊断数据从植入设备传输给监控医生或诊室的新技术有助于早期发现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及其他特定临床参数。与传统的监测方法相比,这种快速的信息传输能留给医生更多时间进行必要的干预,从而预防严重或致死性事件发生。
【阿姆斯特丹之声】
ESC官方Twitter :
--心律失常遗传学还未到可以应用于临床的程度。
--关注利尿剂的不良反应。
--达到“尼安得特人”的LDL水平已在掌握之中。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可预防。
【争鸣话题】
优化药物治疗是否足以治疗稳定性冠心病?
稳定性冠心病管理的目标是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和缓解缺血症状。优化药物治疗(OMT)患者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率约为每年1.5%;PCI改善预后的程度有限、不能持久,且PCI对缺血病变严重患者的获益证据并不充分。然而,基于现有临床研究数据,欧洲和美国指南均将血运重建列为稳定性冠心病治疗的方法之一。本届ESC大会上,正反两方就此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本期互动:您认为优化药物治疗是否对稳定性冠心病的管理已足够?欢迎就此问题发表观点参与互动,请发送IC+回复内容至13264427853或登录国际循环论坛“争鸣焦点”版块发表看法,我们将在今后的e周快报中选登。
★欢迎广大心血管医生积极参与国际循环网(www.icirculation.com)通过手机报、微信公众平台、论坛等每周发起的学术互动活动。凡参与互动的读者,均可获赠国际循环积分商城(http://jf.icirculation.com)5积分,选登报纸或手机报者可获30积分。网站实名用户登录积分商城,即可自行兑换购书卡、电话卡等电子礼品!
【微博传音】
@许俊堂:按照ESC2013指南,90%的房颤患者应该考虑抗凝治疗;除非存在禁忌或者费用问题,应首先考虑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9月2日)
@BP医生:ESC2013:韩雅玲等研究发现EXCEL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女性患者预后优于男性。(9月3日)
★为方便广大会员与我们便捷沟通,现诚邀会员加入国际循环网新浪官方微博“微群”,地址http://q.weibo.com/1481913,所有加入微群并关注官方微博(http://e.weibo.com/icirculation)的实名会员,将免费获赠1年的《国际循环》报纸!国际循环官方QQ群125260668尚未满员,仍欢迎实名会员加入!
【About Us】
====国际循环====
秉承"同步传真国际循环进展"的宗旨,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思想,采用多种报道模式,致力于为广大心脑血管临床和教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请登录国际循环网esc.icirculation.com浏览更多ESC系列精彩专题报道(2008~2013年连续6年ESC全景式报道)。
==e周快报订阅方法==
一经注册为国际循环网www.icirculation.com实名会员,即可成功订阅。
==编读往来==
如果您对国际循环报纸、公众微信、网站、电子期刊、e周快报和iPad电子报刊有更多建议或其他问题,也可发送邮件至media@medcomax.com,期待您的反馈!邮件标题请写为"国际循环问题与建议"。
[下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