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1日来自ESC 2013年会现场阿姆斯特丹的最新消息,来自德国的Michael Nabauer教授等人的研究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心房颤动(AF)患者CHADS2卒中风险评分为0 或1,属于低危或中危患者,无需强制进行口服抗凝治疗。相比之下,CHA2DS2-VASc评分为0,则能识别出不能从抗凝治疗中获益的具有极低危卒中风险的患者。
Nabauer教授指出,AF是最常见的需要住院治疗的心律失常,在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2%。AF与卒中风险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卒中经常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口服抗凝治疗则是预防AF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措施,但却会增加出血风险。识别无需口服抗凝治疗的低危卒中患者既能使抗凝治疗的获益最大化,又能有效降低口服抗凝的治疗成本并减少其出血风险。
该研究对用于识别不能从口服抗凝治疗获益的极低危卒中风险患者的卒中风险分层进行了研究,从2004~2006年进行的德国房颤资质网络(AFNET)前瞻性注册研究中入选9575例AF患者,平均随访5.1年,由关键事件委员会评估期卒中事件的发生情况。在研究开始时,AFNET注册研究中非瓣膜性AF组的8847例患者中由47.7%的患者CHADS2评分为0(16.2%)或1(31.5%),无需进行进行口服抗凝治疗。令人惊讶的是,随访期间共计有405例患者发生卒中及其他血栓性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全身性栓塞),其中145例35.8%的患者其最初的CHADS2评分结果提示属于低危或中危卒中风险。CHADS2评分为0者占45例,CHADS2评分为1者占100例。这提示,采用更为精确的卒中风险分层可能有助于识别CHADS2评分为0或1患者中卒中风险增加的人群。CHA2DS2-VASc评分在CHADS2评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年龄65~74岁、血管疾病、女性作为卒中危险因素,能显著改善低危卒中风险患者的危险分层,被ESC指南推荐用于房颤患者的卒中危险分层。
该研究中,应用CHA2DS2-VASc评分对CHADS2评分为0或1的患者进行在分层,结果发现有53.8%的患者CHA2DS2-VASc评分≥2,需要进行口服抗凝治疗。相反,CHADS2为0的患者中由55.6%的患者其CHA2DS2-VASc评分仍为0,确实属于极低危卒中风险患者。在随访期间,CHA2DS2-VASc为0的患者仅发生8例卒中及其他血栓性事件,这支持应用CHA2DS2-VASc卒中危险分层来识别那些无法从口服抗凝治疗中获益达到缺血性卒中预防目的的极低危卒中风险患者。
Nabauer教授总结认为,在AF患者中,不应选用CHADS2评分为0或1来确定低危卒中风险,CHA2DS2-VASc评分显示很多CHADS2评分为0或1的AF患者也存在较高的卒中发生风险。而对CHA2DS2-VASc评分所示的卒中风险为0的AF患者中,随访5.1年间的卒中发生风险是非常低的。这与当前指南的推荐相一致,即口服抗凝治疗无法使孤立性房颤或CHA2DS2-VASc 评分为0的AF患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