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心力衰竭器械治疗
[2013/7/15 15:28:27]
 全文(共1页)

  过去几十年间,随着药物治疗的进步、多学科管理策略以及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等器械治疗的发展,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率得到显著改善。尽管如此,心力衰竭发病率及死亡率仍非常高,亟需进一步发展现有的心力衰竭治疗器械,并解释为何过去十年间改善心力衰竭诊治的新设备能突飞猛进地发展。

  鉴于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先于心力衰竭症状加剧需住院治疗而出现,可测定右心室、左心房和/或肺动脉压力的新型置入式血液动力学监测设备有助于指导心力衰竭患者危险分层以及治疗。

  基于对自主神经系统在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病理生理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断深入,实验及临床初步研究探讨神经调节作用,如脊髓、压力感受器及迷走神经刺激。目前,相关随机临床终点研究正在进行中,有望阐明这些侵入性方法治疗心力衰竭的风险和获益。

  在伴有瓣膜病的心力衰竭患者中,以导管为基础的经皮瓣膜干预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二尖瓣反流及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这些干预是外科修复治疗安全有效的替代之选。

  在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中,近期随机临床试验表明,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能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是等待心脏移植的患者以及无法行移植手术患者的替代之选。目前,CRT、ICD及心室辅助装置已经成为心力衰竭管理的一部分,而上述新型监测设备、神经调节治疗和机械循环系统究竟能为患者预后带来多大获益,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