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ESH2013]夜间高血压是孤立性房颤的一种可能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2013/7/12 15:24:06]
 全文(共1页)

  M.Domenech   西班牙巴塞罗那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中心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脏节律紊乱,其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及心肌病。但有30%的AF患者并无心脏病理学或其他已知致病因素,其病因尚不清楚。这种AF被称之为孤立性房颤(LAF)。西班牙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了LAF的新危险因素,旨在更好地确定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尤其是动态血压监测(ABPM)数值的差异。研究者M. Domenech等人连续入选114例LAF患者,将其与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57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对比分析。收集受试者的病史,进行体格检查、超声心动图及24小时ABPM,并收集血样以评估心房纤维化的标志物及炎症标志物。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46.27±10.14岁,87%为男性。与对照组相比,LAF组的左房直径及LVSD更大、EF更低(59.16±8.3 vs. 62.92±4.9,P=0.001);神经内分泌肽水平更高(ANP:57.56±44.7 vs. 37.7±23.18,P=0.002;BNP:40.89±44.5 vs. 14.03±15.3,P≤0.001);但纤维化及炎症标志物无显著差异。同时研究发现,LAF组与对照组的平均24小时动态收缩压无显著差异(114.46±9.22 vs. 115.52±7.17 mmHg),动态舒张压显著增高(73.26±6.59 vs. 70.55±4.33 mmHg,P=0.005);日间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显著差异(日间SBP:119.08±9.25 vs. 121.38±7.72 mmHg;日间DBP:77.48±6.7 vs.76.56±5.6 mmHg)。但是,与对照组相比,LAF组的夜间收缩压有增高趋势(105.54±11.32 vs. 103.32±9.23,P=NS),夜间舒张压显著增高(65.11±7.9 vs. 59.47±5.88,P<0.001);夜间高血压发生率更高(26.5% vs. 5%,P<0.001)。该研究提示,在特发性房颤患者中,应推荐选用ABPM进行血压监测以发现其可能的病理生理学新机制--夜间高血压的存在。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