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FISCD2013]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梗死一例
[2013/5/30 11:46:32]
 全文(共2页)

  讨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为减少支架内再狭窄,临床越来越多的使用药物洗脱支架,以推迟支架的内皮化,如果过早停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能导致支架内血栓形成,一旦发生,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60%~70%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达20% ~45%。另外支架置入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非心脏手术,1年内发生率为5%~8%,5年内超过20%。围术期停用抗血小板药物者比继续使用者心血管死亡率增高5~10倍,但维持抗血小板治疗增加围术期出血发生率,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大出血的绝对风险增加0.4%~1%;此时支架内血栓形成与围术期出血的矛盾成为临床的一个难题。

  所有外科手术实施前必须谨慎考虑是否需要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总体而言,对于大多数手术,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后果远高于围术期出血的风险。应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围术期抗血小板方案,主要依据以下方面:手术的紧迫性、手术出血的风险及后果、支架情况(支架类型、数目、部位和置入时间)、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包括临床风险: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糖尿病、低射血分数、放射治疗病史、肾功能衰竭和既往支架内血栓形成史等;血管风险:长支架、重叠支架、多支病变、开口和分叉病变、小血管等)和后果(左主干支架、多血管支架、仅存血管的支架发生支架内血栓后果严重或者外科手术所在医院无急诊PCI条件)。

  2007年ACC/AHA关于非心脏手术围术期评估指南推荐,对于非紧急手术的患者,建议推迟手术时间。如果患者手术为急诊(如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或限期手术(恶性肿瘤等),不能将手术推迟到上述时间,那么围手术期是否停用抗血小板,主要是要权衡出血风险及后果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及后果并决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图1)。

  如果患者围术期出血风险大而且后果严重,同时支架内血栓的风险高,应该考虑采用过渡治疗,目前尚无公认的方案。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为抗凝药物,无抗血小板作用,停用后常有"反跳"的高凝倾向,文献显示用于围术期过渡治疗效果欠佳,甚至反而增加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目前报道较多的是采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作为过渡治疗,国内现仅有替罗非班一种药物,为GPⅡb/Ⅲa受体的竞争性、可逆拮抗剂,半衰期2 h,停用后2~4 h血小板功能即可恢复至正常的90%。文献显示在手术前5 天停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不停用),术前2~3天开始使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于手术前4 h停用。手术结束后2~4 h恢复使用,直至术后第一天恢复氯吡格雷,该方案不增加围术期出血并发症,也没有不良心血管事件。

  因此,对于计划行外科手术的PCI患者,应由心脏科、外科、麻醉科医师共同制定围术期的抗栓策略,包括详细的抗血小板治疗的方案,如何适时的随诊及严密的观察,早期发现支架内血栓并给予恰当的处理。尽管多科室的完美协作有一定的执行难度,但这可能是预防事件、及时发现事件及补救事件的最有效方法。

 


[1] 2 [上一页]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