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CHFS2012]“心动”五十年“起搏”在奉献——中国起搏50周年庆典活动纪要
[2012/12/25 20:40:53]
 全文(共1页)

  在“中国心脏起搏50周年庆典”上,与会多位专家就“心脏起搏”作了精彩发言,并追忆我国心脏起搏50年来走过的风雨历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强调:“20%的心脏性猝死系致命性缓慢性心律失常引起,起搏器问世前,三度房室阻滞患者诊断后第一年的死亡率高达50%。人们渴望能出现一种医学技术,可使心脏停搏或极度缓慢的心律恢复正常。”
  据了解,1960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霍銮锵、方作平和内科颜和昌、刘忠豫等医生在进行心脏除颤器的动物研究时发现,有些动物室颤经电除颤后,未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而发生了心脏停搏。他们认识到,心脏起搏是心脏直视手术后引起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唯一有效治疗方法,同时也是治疗其他心动过缓疾病的最有效方法,由此萌发了研发起搏器的念头。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十余次动物实验,他们终于在1962年10月研发出适合用于临床的心电起搏器。
  另悉,1963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再次应用自行研制的心脏起搏器,成功抢救了一例窦房结功能衰竭的反复阿-斯综合征发作患者,延长患者的生命达12年之久,这是国内第一例应用起搏器抢救成功的患者。此后,起搏器、电极导线及起搏器能源不断修改和更新,推广至全国多家医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资料显示,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应用具有自动夺获功能的起搏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华伟教授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等以及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汪康平教授等于1997年分别报告了自动夺获功能起搏器的临床应用经验。王方正教授等和郭继鸿教授等在1998年率先报告了三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王方正教授等还率先在国内成功置入四腔起搏器。
  据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王方正教授介绍:“目前全球累计共有500多万患者接受了心脏起搏器治疗,其中中国大陆有20万人。每年全球新植入起搏器40万台,国内约5万台。并且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起搏器已成为心律失常,特别是缓慢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1971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一名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女性患者置入起搏器,2012年已是其安置起搏器后41年,是目前我国起搏治疗存活时间最长的患者。本届论坛中,这位患者也来到现场参与庆典活动。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孙宝贵教授在回顾“心脏起搏技术不断变革的50年”时提到:“第一台起搏器的安装到现在经历50年的辉煌历程,虽然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在我国心脏起搏的历史上,却走过了漫长、崎岖、艰辛和成功之路。过去的50年是起搏技术巨大变革的时代,这些变革无不印记着老一辈专家艰辛,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和未来起搏人的希望。”
  在庆典活动中,与会专家对我国起搏50年走过的路程予以高度赞扬和肯定,并对我国起搏治疗的未来充满信心。同时,他们也希望,在技术力量具备的基础上,应积极开发和推广新技术,特别是中国自主研发的起搏器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正如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期望的那样:“希望我国能真正实现起搏器国产化”,让患者得到最大的利益。
  中国起搏50周年庆典学术专场论坛回顾
  11月16日 (星期五)下午  大会主会场
  中国起搏50周年庆典学术专场(一)
  主持人:
  蒋文平 黄诒焯 张澍 林治湖
  讲者:
  Thomas Lawo:心力衰竭的起搏治疗:过去、现状和未来
  孙宝贵:心脏起搏技术不断变革的50年
  华伟:2012HRS起搏治疗指南更新
  高连君:疤痕心肌对CRT疗效的影响及如何术前评估
  黄元铸:CLBBB的分型与CRT疗效的关系
  中国起搏50周年庆典学术专场(二)
  主持人:
  黄从新 王方正 方祖祥 钱剑安 刘志刚
  讲者:
  Ernst Veste:起搏器远程监测技术专家共识
  沈法荣:如何选择CRT术中靶静脉
  宿燕岗:CRT术后无反应及处理对策
  陈柯萍:CRT患者的术前评估和术后管理
  丁燕生:如何评估和避免ICD的误放电
  Thomas Lawo:如何个性化设置ICD参数
  郭继鸿:左束支传导阻滞诱导的心肌病的诊治进展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