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抗血小板治疗的希望之旅——普拉格雷最新研究进展
[2012/12/19 15:22:12]
 全文(共3页)

   普拉格雷疗效更新

  普拉格雷降低再住院风险

  普拉格雷为噻吩并吡啶类药物,与血小板P2Y12 ADP受体结合,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活化和聚集。TRITON-TIMI 38试验表明,在中-高危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PCI)患者中,普拉格雷能更有效地预防动脉血栓事件:①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普拉格雷组30天时主要终点(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MI]或卒中)的风险降低23%(HR为0.77;95%CI:0.67~0.88,P<0.001),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MI发生率的降低(7.4% vs. 9.7%,P<0.001);②在整个普拉格雷队列中,出血事件增加(TIMI大/轻微出血:HR 1.31;95%CI:1.11~1.56,P=0.002;需要输血的出血:HR 1.34;95%CI:1.11~1.63,P<0.001)。为寻求疗效与安全性的平衡,普拉格雷的标签排除或不推荐具有某些特征的患者。然而,早期真实世界中ACS-PCI患者分析数据显示,住院期间普拉格雷治疗的患者与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相比,平均住院时间短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因急性心肌梗死(AMI)再住院给患者预后和卫生保健资源的利用造成重大损失,在美国,AMI相关的再住院是医疗质量和绩效评定的标准之一。

  Jay Bae自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从PREMIER数据库入选因ACS-PCI住院且接受普拉格雷或氯吡格雷的所有患者,比较普拉格雷与氯吡格雷的疗效。主要疗效终点为ACS-PCI患者出院后30天(主要)和90天(次级)内AMI相关住院率,安全性终点为出院后30天和90天内出血相关住院率。此项研究中,普拉格雷组与氯吡格雷组患者基线特征相似,包括性别和年龄的分布、ACS的类型以及入院时的合并症。结果显示,普拉格雷组与氯吡格雷组相比,30天(3.9% vs. 4.7%,P<0.001)和90天(5.1% vs. 6.3%,P<0.001)内AMI相关住院率显著下降,出血相关住院率无差异;校正患者的人口特征和临床特征后,仍获得与此相似的结果(表1)。ACS-PCI患者出院后,使用普拉格雷治疗,30天和90天内因AMI再住院风险降低。

 

  TRILOGY ACS研究

  TRILOGY ACS研究在全球52个国家纳入9 326例内科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UA/NSTEMI)患者,按照年龄、国家和既往使用氯吡格雷治疗进行随机化分层,主要分析队列为年龄<75岁的患者。≤72小时做出内科治疗决策的患者(未给予氯吡格雷治疗)随机化给予氯吡格雷300 mg负荷量(LD)+75 mg维持量(MD)或普拉格雷30 mg LD+5或10 mg MD,≤10天做出内科治疗决策的患者(入院≤72小时给予氯吡格雷或一直使用氯吡格雷治疗)随机化给予氯吡格雷75 mg MD或普拉格雷5或10 mg MD。所有患者极力推荐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100 mg),对于体重<60 kg或年龄≥75岁患者,给予普拉格雷5 mg MD。随访时间为6个月~30个月,主要疗效终点为心血管死亡、MI和卒中。

  在年龄<75岁患者(n=7 243)中,30个月时普拉格雷组和氯吡格雷组主要终点发生率分别为13.9%和16.0%(HR 0.91;P=0.21)(图1)。两组心血管死亡(6.6% vs. 6.8%,HR 0.93)、MI(8.3% vs. 10.5%,HR 0.89)和卒中发生率(1.5% vs. 2.2%,HR 0.67)无显著差异。使用预设的Andersen-Gill模型分析表明,普拉格雷组多个再发缺血事件的风险降低(HR 0.85;95%CI:0.72~1.00,P=0.04)(表2),治疗与时间之间有显著交互作用(>12个月HR 0.64;95%CI:0.48~0.86,交互P=0.02)。30个月时,普拉格雷组GUSTO严重/危及生命的出血及TIMI大出血、致死和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TRILOGY ACS亚组分析

  为评估行或未行血管造影后再给予内科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同时也为评估普拉格雷与氯吡格雷在这两组中的疗效,TRILOGY ACS研究预设血管造影亚组,在年龄<75岁的主要人群(N=7243)中,43%(N=3085)在血管造影后随机化至普拉格雷组(N=1524)或氯吡格雷组(N=1561),57%(N=4158)未行血管造影直接随机化至普拉格雷组(N=2096)或氯吡格雷组(N=2062)。血管造影亚组的基线特征为41.5%的患者为1支血管狭窄,21.5%为2支血管狭窄,19.9%为3支血管狭窄;17.1%的患者血管狭窄30%~50%;6.2%的患者为左主干病变。

  与未行血管造影的患者相比,行血管造影的患者心血管死亡/MI/卒中(12.8% vs. 16.5%,P<0.001)、心血管死亡(4.7% vs. 8.2%,P<0.001)和死亡(5.8% vs. 9.6%,P<0.001)的发生率降低。在行血管造影的亚组中,普拉格雷组与氯吡格雷组相比,30个月时主要疗效终点、MI和卒中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在未行血管造影的亚组中,两组无差异(图2)。使用预设的Andersen-Gill模型分析表明,在血管造影亚组中,普拉格雷组多个再发缺血事件的风险降低(表3)。在行或未行血管造影的亚组中,普拉格雷组与氯吡格雷组TIMI大出血发生率无差异(图3)。

 
 
 
 
 

  总体而言,在TRILOGY ACS试验中,普拉格雷未能减少内科治疗的ACS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预设血管造影亚组分析表明,行血管造影的患者有较少的复合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MI或卒中),尤其是心血管死亡。当患者使用普拉格雷治疗时,行血管造影后再给予内科治疗,可降低心血管死亡/MI/脑血管疾病(CVA)的发生率,同时也使单独的MI、CVA和再发缺血事件的发生率降低,但TIMI大出血发生率有升高的趋势。这些结果与之前的试验结果一致,进一步表明,当行血管造影确诊冠状动脉疾病时,无论选择内科治疗还是PCI,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的获益和风险都是存在的。

  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

  GENERATION试验:推荐高龄ACS-PCI患者使用5 mg普拉格雷

  在TRITON试验(N=1 3608)中,普拉格雷10 mg/d与氯吡格雷75 mg/d相比,减少缺血事件,但增加出血事件,尤其在高龄(年龄≥75岁)患者中较为明显。在欧洲,高龄患者推荐普拉格雷5 mg MD,但高龄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的药效学数据有限。

  GENERATION试验入选年龄≥75岁且有稳定性CAD的患者,评估普拉格雷5 mg MD与氯吡格雷75 mg MD对血小板的抑制效应和治疗中血小板高反应性(HPR)的发生率。在基线和给予最后剂量24小时后,采用5和20 μM光透过集合度测定(LTA)、VerifyNow P2Y12(P2Y12反应单位[PRU]和抑制百分比)和VASP(血小板活化指数[PRI])进行血小板药效学检测。3种不同的血小板活性检测方法的结果显示,普拉格雷5 mg与氯吡格雷75 mg相比,能更显著地抑制血小板活性,低反应者较少。从药效学角度来说,推荐高龄ACS-PCI患者使用5 mg普拉格雷。

  普拉格雷最新研究数据

  PARADOX研究证明:吸烟与否不影响普拉格雷的药效

  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试验表明,氯吡格雷或双倍剂量的氯吡格雷降低吸烟者主要临床终点的发生率,但对于不吸烟者来说,无此种获益。吸烟与氯吡格雷之间存在药效学相互作用。PARADOX是一项在吸烟者和不吸烟者中比较氯吡格雷与普拉格雷的前瞻性、随机化、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交叉试验,并假设:吸烟影响氯吡格雷的药效学和药动学,而对普拉格雷无影响;不管吸烟与否,普拉格雷的药效学优于氯吡格雷。

  PARADOX试验筛选出170例稳定性CAD患者(服用阿司匹林81~325 mg/d),基线时进行基因分型,然后随机化至研究序列1(普拉格雷10 mg+阿司匹林 vs. 氯吡格雷安慰剂)或研究序列2(氯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 vs. 普拉格雷安慰剂),治疗10天后,检测血小板活性,经过14天的洗脱期,随后进行交叉,再次测定基线基因型,交叉后继续治疗10天,再次测定血小板活性,最后电话随访14天。

  采用Accutest NicAlertTM测定尿液中的可替宁,54例为吸烟者,56例为不吸烟者。主要分析氯吡格雷治疗的吸烟者 vs. 氯吡格雷治疗的不吸烟者的血小板聚集抑制(IPA)和普拉格雷治疗的吸烟者 vs.氯吡格雷治疗的吸烟者的IPA。结果显示,氯吡格雷治疗的吸烟者IPA高于不吸烟者,普拉格雷治疗的吸烟者IPA高于氯吡格雷治疗的吸烟者(图4)。PARADOX研究证实,吸烟影响氯吡格雷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但对普拉格雷无影响;与吸烟者相比,不吸烟者对氯吡格雷的反应性降低;不管是否吸烟,普拉格雷抗血小板效应优于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治疗的不吸烟者与吸烟者相比,抗血小板反应较差,这可能解释在主要的随机化试验中,氯吡格雷在不吸烟者中的临床获益较少。

  普拉格雷负荷降低HTPR发生率

  研究表明,高的PRI与血栓事件相关,同时,高的PRI也与出血率增加相关。TRITON TIMI 38已证实,普拉格雷是一种起效更快、作用更强的抗血小板药物,能改善血栓结局,但出血率较高。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在真实世界中入选301例患者,23.3%合并糖尿病,42.5%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随访1年。结果表明,治疗中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意味着更多的血栓事件,治疗中血小板低反应性(LTPR)意味着出血事件增加。同时,最新研究将HTPR定义为血小板反应性(PR)>50%,LTPR定义为PR<16%,因此,PR抑制的治疗窗较窄。

  为降低ACS-PCI患者HTPR的发生率,一项多中心、随机化、开放标签的前瞻性研究比较了PR监测个体化氯吡格雷治疗与普拉格雷标准治疗。该研究纳入203例ACS-PCI患者,排除24例患者,2例患者拒绝随机化,最后177例患者(60%为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随机化至普拉格雷组(n=89,普拉格雷 60 mg LD)或氯吡格雷组(n=88,氯吡格雷 600 mg LD),采用VASP指数评估PR,主要终点为出院时PR<50%。结果显示,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普拉格雷组VASP指数降低(25.8%±23.4% vs. 45.5%±21.7%,P<0.0001),出现HTPR的患者少(15.7% vs. 43%,P<0.0001)。普拉格雷LD优于氯吡格雷LD。然而,采用PR监测分次额外给予氯吡格雷LD降低VASP指数和HTPR患者比例。

  DOSAPI试验表明:PPI不影响普拉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

  质子泵抑制剂(PPI)与氯吡格雷之间的可能负向代谢作用引起广泛关注。DOSAPI为一项前瞻性、随机化、安慰剂对照的双盲研究,假设:为减弱这种可能的负向作用,转换为普拉格雷10 mg MD比氯吡格雷MD加倍(150 mg)更有效。该研究入选82例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75 mg/d)且至少14天内未使用PPI的稳定性CAD患者,检测基线PR,然后随机化至加倍氯吡格雷剂量(150 mg/d)+兰索拉唑组(30 mg/d)(n=20)和加倍氯吡格雷剂量+安慰剂组(n=21)或转换为普拉格雷组(10 mg/d)+兰索拉唑组(n=20)和普拉格雷+安慰剂组(n=21),14天后检测血小板功能。主要终点为14天后残留血小板反应性(RPA,由LTA评估,20 μM ADP)的相对变化(RPA基线-RPA14天/ RPA基线)。

  DOSAPI试验结果显示,同时服用兰索拉唑显著减弱加倍氯吡格雷MD对RPA的作用(无或有兰索拉唑:-53.6%±48.6% vs. 0.8%±53.7%,P<0.001),而不管是否同时服用兰索拉唑,普拉格雷10 mg MD明显降低RPA(无或有兰索拉唑:-81.8%±24.8% vs. -72.9%±32.9%,P=NS)。给予加倍氯吡格雷MD和兰索拉唑的患者RPA与单独给予氯吡格雷75 mg MD无显著差异。氯吡格雷组血小板反应性相对变化的唯一决定因素为使用兰索拉唑(P=0.0036),CY2C19*2携带者无显著交互作用(P=0.19);普拉格雷血小板反应性的相对变化与使用兰索拉唑(P=0.48)和CY2C19*2(P=0.29)均无交互作用。同时服用兰索拉唑显著减弱加倍氯吡格雷MD对血小板抑制的作用,而对普拉格雷却无此效应。

  普拉格雷改善ULMD-PCI患者的临床结局,显著降低死亡及支架血栓风险

  随机化试验和注册研究已表明,第二代依维莫司洗脱支架(EES)优于其他药物洗脱支架(DES);此外,与氯吡格雷相比,新一代噻吩并吡啶类药物--普拉格雷减少缺血事件,改善临床结局。然而,目前尚无在高危患者(无保护左主干疾病[ULMD]置入DES)中EES与普拉格雷协同治疗对临床预后影响的数据。

  为了比较ULMD-PCI置入EES使用氯吡格雷或普拉格雷患者的临床预后,前瞻性Florence LM-PCI注册研究从2004年至2011年5月连续入选491例ULMD行PCI置入DES的患者(个人意愿或外科手术风险高[EuroSCORE≥6分]选择PCI),排除6例抗血小板治疗不依从的患者和293例置入第一代DES的患者,最后192例ULMD-PCI置入EES的患者随机化氯吡格雷组(n=94)或普拉格雷组(n=98)。所有患者服用阿司匹林325 mg/d,以及氯吡格雷75 mg/d或普拉格雷10 mg/d(至少12个月),从2010年4月开始,患者常规服用普拉格雷。终点为随访1年心脏死亡和支架血栓。结果显示,普拉格雷组与氯吡格雷相比,死亡率(2.0% vs. 8.5%,P=0.044)和支架血栓发生率(0.0 vs. 4.3%,P=0.039)显著降低。Kaplan-Meier分析表明,普拉格雷组患者生存率高于氯吡格雷组患者(图5)。校正多变量后,倾向评分分析表明,使用普拉格雷治疗使心脏死亡风险降低84%(HR 0.16;95%CI:0.03~0.83,P=0.029)。普拉格雷改善ULMD置入第二代DES患者的临床结局,临床中可常规使用这种协同策略。

  小结

  普拉格雷是一种强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很多情况下,普拉格雷优于氯吡格雷。例如,TRITON-TIMI 38证实普拉格雷显著减少缺血事件;TRILOGY ACS试验虽得出阴性结果,但普拉格雷不增加出血事件且1年后有普拉格雷比氯吡格雷获益更大的趋势。普拉格雷改善ULMD-PCI患者的临床结局,显著降低死亡及支架血栓风险。年龄≥75岁的患者推荐普拉格雷 5 mg/d。同时,吸烟与否和PPI不影响普拉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临床实践中,应遵循指南,合理个体化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平衡缺血和出血风险。


[下一页] [1] [2] [3]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