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通过一定的途径送入介入导管,将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至主动脉瓣区打开,从而完成人工瓣膜置入,恢复瓣膜功能。自从Alan Cribier教授行人类第一例经TAVI已经有十年了,在今年的ESC大会上,TAVI的发明者Henning Rud Andersen重新回顾了其发展历程。
Andersen是丹麦奥胡斯大学的心脏病学家,回忆了他在1989年参加美国介入大会的过程,介绍说:我坐在听众席上听Julio Palmaz教授描述用冠脉支架植入狗的经验,我突然想到为什么不把支架做大,植入生物瓣膜。
Andersen认为,这种方法对有症状而因为年龄和合并症而不能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是非常有用的,甚至将来可能采用经股动脉进行瓣膜置换。回到家后,Andersen经过培训,成为一名介入心脏病学专家,在业余时间,从五金商店买到器械,从屠夫买到猪的瓣膜,在10周内,他制成第一个动物球囊扩张瓣膜。并在1991年因此获得了专利,他的有关在猪植入TAVI的报告被很多杂志拒绝发表,没有公司对他的发明感兴趣,最初的突破在Patrick Serruys看到了这个报告,认为这可以通过扩张主动脉瓣,解决早期的瓣膜狭窄问题,该报告发表在1992年的欧洲心脏病学杂志上。
最后Andersen把专利转让给美国的一个小公司,这个公司有相关的机械工程师,最终研发成植入的瓣膜,随后该公司把其卖给了Edwards生命科学公司。
今天,已有50,000名患者已行TAVI术,最早的患者植入将近7年。目前常用的有两种(Edwards Sapien公司 和Medtronic公司)。Edwards公司的瓣膜由猪心包来源的生物瓣膜附着于自膨胀镍钛合金支架而制成,而CoreValve瓣膜带有牛心包瓣膜的自膨胀型镍钛合金支架。猪心包来源的生物瓣膜附着于自膨胀镍钛合金支架而制成
虽然,两种器械均在2007年获得了欧洲CE认证,知道2011年11月份才获得FDA审批,PARTNER试验显示,在358名无法行外科手术的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与球囊扩张成形术相比,TAVI降低了45%的全因死亡率。
Serruys认为,经验不足的术者可以对低危的患者进行TAVI。卒中是最主要的血管并发症,术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是最常见的风险,技术发展,微型化是是主要发展趋势。避免栓塞的新的方法有引进颈动脉过滤器和主动脉变流装置。但是卒中最常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与及术后30天后,可能与瓣膜周围形成血栓有关,这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TAVI患者是否常规抗凝或者抗血小板治疗。
其他创新包括使用影响技术,如多排CT和3D超声心动图,评估瓣膜解剖结构和钙化。这些结果有助于帮助判定采用哪种手术途径:股动脉、锁骨下动脉,经直接从左室心尖部或者降主动脉。
Serruys认为,TAVI.以后可能采用生物可降解支架,另外,干细胞也可能提供结构支持。?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纳米技术制成的镍钴瓣膜,这样的瓣膜薄而有弹性,而可以被组织迅速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