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2012欧洲心脏病学年会(ESC)上,来自比利时阿尔斯特心脏中心的William Wijns教授首次公布了期待已久的PROTECT三年临床研究结果。William Wijns教授指出,目前支架内血栓发生率降低以及PROTECT的研究结果可归功于以下几方面因素:优选病人、介入技术的提高及有效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自2006年ESC公布了一项有关支架内血栓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提示: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金属裸支架(BMS),此后,心血管介入医生开始更多的关注DES的安全性问题。
目前已被证实因不同DES药物涂层不同、多聚物各异以及支架的特性不同,可直接影响支架置入后靶血管修复、远期安全性尤其是支架内血栓形成及临床事件的发生。为此,PROTECT研究旨在前瞻性对比两种抗增殖效果不同的DES的远期安全性疗效。
William Wijns教授指出:PROTECT研究是目前最大的对比两种DES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前瞻随机对比研究。该研究对比了佐他莫司洗脱支架(E-ZES)和西罗莫司洗脱支架(C-SES)在广泛患者和病变中的有效性,入选患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单支和/或多支冠脉病变患者。初级终点事件为三年确定或可能的支架内血栓形成,次级终点为死亡及大面积非致死性心梗。
PROTECT研究最终随机入选了8709例患者并完成了三年的随访。三年随访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无显著差异(E-ZES 1.4% ,C-SES 1.8%;HR 0.81,95% CI 0.58-1.14,P=0.22,如图1)。两组死亡率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也相似(5.3% vs 6.0%; HR 0.88, 95% CI 0.73-1.05, p=0.16)。出院时有96.5%的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出院后一年、两年、三年服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比例分别降低到87.8%、36.6%和30.0%。
研究者发现,C-SES组患者一年内DAPT使用超过85%时,明确的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较低,但是当DAPT使用量减少到低于40%时,明确的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可以每年增加三倍的速率递增。E-ZES组患者尽管出院后一年DAPT应用比例有所降低,但是极晚期确定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仍然下降了2倍。William Wijns教授强调,这一趋势与之前的假说相一致:根据支架选择的不同,DAPT的使用可能存在不同的临床相关性。
目前,五年的临床随访正在进行中,这一结果将决定两组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差异是否将进一步扩大,是否对两种支架的临床安全性产生统计学影响,我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