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周快报,一手掌握!
方寸之间,尽观全球医学前沿
瞬息一瞥,饱览权威学术资讯
【本期导读】
>基因型对药物戒烟的影响
>CHADS2评分可预测房颤
>房颤患者药物治疗的现状
>张澍中国心律学年度报告
>贫血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
>消毒的起源和历史发展(下)
【Cover Story】
一项纳入4000余例患者的最新研究显示,长期高钠摄入与尿酸、尿蛋白等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水平升高相关。该研究首次证实钠摄入与血清尿酸的关系。结果提示如果患者尿酸和尿蛋白水平较高时,高钠摄入会增加高血压风险;而当患者尿酸及尿蛋白水平较低时,两者无显著关联。高钠饮食可能先造成血管损伤,如持续则易导致高血压。长期高钠饮食本身亦有可能使人群转变为盐敏感型。
【时讯速读】
◆一项旨在阐明不同基因型患者对戒烟药物不同反应的研究显示,有特定高危基因变异的吸烟者戒烟更困难,但对戒烟治疗的反应性比其他吸烟者高3倍。Volkow博士认为,该研究是基于已知的尼古丁依赖的遗传易感性,结果可帮助医生对患者采取个体化戒烟治疗,并显示基因筛查对早期降低患者烟草成瘾风险及健康危害的作用。
◆2012年世界心脏电生理和心脏技术大会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常规用来预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卒中风险的CHADS2评分也可预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新发房颤风险。Nazeri医生介绍说,CHADS2评分根据心力衰竭或低LEVF、高血压、年龄、糖尿病和既往短暂性脑缺血或卒中来计算出0~6的分数,用简单的评分系统鉴别出术后房颤高危的患者。
>>详阅www.icirculation.com
【本期关注】
2012中国心律学年度报告
----------------
在东方会开幕首日,来自北京阜外医院的张澍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心律学年度报告”的大会发言。张教授在发言中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心律学科的发展情况,包括起搏器植入稳步增长,ICD治疗由二级预防转为一级预防,CRT已成为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手段;消融例数持续增长等重要信息。
★具体工作情况与成果
在我国,心脏起搏器植入量逐年增加,单、双腔比例近几年来基本稳定。ICD的植入总量有所增加,CRT的植入情况要好于ICD。但在总体上,各类起搏器的植入率仍偏低。每百万人口植入的例数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说明仍有相当患者未得到更好的治疗。导管消融数量近3年来每年增长约8000~9000例。起搏器植入与导管消融工作的开展均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相关。目前,年病例数多的医院仍只占少数,提示在培训和管理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尚存的问题与对策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心血管介入诊疗的管理已初具规模。张教授介绍说,目前已制定了心律失常介入医师的准入流程;许多医师已通过考试获得资格,为心律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但目前仍存在医师培训不足、ICD和CRT植入量不足、植入性器械术后随访工作有待提高等问题。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壮大队伍,提高心律失常诊断率和治疗率。另外,要重视心脏性猝死的防治工作,要在一、二级预防方面做更多工作,包括心肺复苏的全民培训计划。
【名家访谈录】
刘少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在心房颤动和复杂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领域颇有建树。刘少稳教授于2004年主编的《心房颤动与导管射频消融心脏大静脉电隔离术》一书是我国第一部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方面的专著,为房颤导管消融技术在我国和亚洲的推广作出了重要贡献。
房颤患者的药物治疗
----------------
◎房颤药物治疗的现状与缺陷
目前房颤药物治疗的效果仍较差,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现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基本上不能改善房颤的愈后,甚至可能增加死亡率。唯一可改善房颤愈后的药物是决奈达隆,但也只限于特定的患者中。②药物治疗还有一个重要领域是预防血栓。抗凝药物在房颤治疗中非常重要,积极预防血栓可以减少并发症,减少死亡率,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获益。③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有效,但其费用高昂,技术难度高。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的成功率,降低复发率。
[下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