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OCC2012]抗栓药物在先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和评价
[2012/6/6 9:59:53]
 全文(共1页)

  先心病介入治疗相关血栓栓塞并发症不高,我国2万余例先心介入封堵患者,血栓实际发生文献报道较少,不同类型先心病介入治疗血栓发生率不同,不同类型封堵器血栓发生率不同。先心病计入术后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多为经验,相关进展少。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后血栓形成机制可能由于封堵器、导管、导丝封堵后残余分流,导致表面粘附血浆蛋白,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血小板激活并聚集,形成血栓前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可能发生血栓的原因抗凝剂应用不够,操作时间过长,鞘管内局部抗凝不够,疾病因素:房颤、房间隔瘤等,止血药物的应用,如鱼精蛋白等。常见先心病介入治疗血栓形成: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血栓和栓塞并发症罕有报道,封堵术后国内外建议大PDA封堵器,反复操作静脉损伤,术后制动,有引起静脉血栓报道,适当应用抗凝药物;房间隔缺损:国外资料对1000例经导管ASD和PFO封堵术后,经食道超声随访,心房内血栓发生2%,房缺封堵术后血栓发生率1.2%,卵园孔未闭术后血栓发生率2.5%,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包括房缺封堵器盘片大,心房血流速度慢,封堵器植入后高凝状态,成年人,合并房颤、房间隔膨出瘤,术后新发房颤,血栓发生的时间,70%血栓发生在1月以内,1月时发现血栓14例,占发现所有血栓并发症患者70%,经胸超声简便易行,但是敏感性不足。总结,先心病介入治疗相关血栓事件总体发生率低,报道不多,真实世界中血栓事件尚需多中心协作,需设计大规模临床试验,比较不同抗栓方案的优劣,探索更合理抗栓方案,变经验为循证。


  李明飞
  2012-5-26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