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访谈录】
[与患者共同决策]
William R. Lewis:克利夫兰大学医院副教授;临床心脏病学杂志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心血管疾病、心房颤动和心脏电生理。《国际循环》特派记者于ACC现场对William教授进行了专访。
--------------
<共同决策的理念及其内容>
共同决策的理念有助于患者真正了解其要进行的治疗的风险获益及可行的替代治疗,从而对其临床结局有合理的预期。大多数医生认为自己已经做到了“与患者共同决策”,事实并非如此。知情同意并不等同于共同决策,共同决策的理念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让患者充分了解治疗的风险获益、替代选择及预期结局;②用患者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让其充分理解上述内容;③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和愿望。共同决策是个非常负责的过程,因为每个患者都存在影响其临床结局的有利或不利因素,同时又存在多种治疗选择。ACC目前正在做相关工作使患者能更方便地了解共同决策的相关信息。
<CardioSmart活动>
CardioSmart活动是医生办公室的延伸。其信息库可以为患者分类提供其需要的、通俗易懂的各种信息;具有实现患者间相互交流的博客论坛;共同决策版块则有助于确定患者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其预期结局设置了教育版块,从而实现对整个共同决策过程的指导。CardioSmart活动的目的不是取代医生办公室,而是对医生办公室的良好补充。它为患者提供书面材料和推荐访问的网站清单,使患者与ACC间的沟通更为便利,能用更少的时间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医疗信息,但它需要教育护士、其他成员及ACC等整个健康团队的共同努力。
>>请登录ACC专题网站acc2012.icirculation.com聆听更多访谈录音,浏览中英文对话全文。
【最新临床试验公布】
TAVI长期预后:预后因素和瓣膜持久性
--------------
<目的>
在于多中心加拿大经验研究中,评估TAVI后的长期结果,特别是晚期死亡率和瓣膜持久性的原因和预测因素。
<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339例患者根据加拿大TAVI项目实行TAVI,其中167例为经股途径,172例为经桡途径。术后30天、1年随访,此后每年一次,中位随访时间36月。只分析在参与中心做的心超检查和有序贯检查的心超报告,测量跨瓣膜压力阶差、瓣膜有效开口面积、瓣膜反流的有无及位置和严重程度、左室射血分数和心室直径。
<研究结果>
332例TAVI手术成功,术后30天时36例死亡,30天死亡预测因素为肺动脉高压、严重二尖瓣反流和需要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支持。
一年随访时76%存活,2年时68%存活,3年时52%存活,4年时50%存活。随访时死亡原因67%为非心脏性,其中48.6%为肺源性,14.9%为肾脏原因,8.1%为卒中;26%为心脏性,其中65.6%为心力衰竭,13.8%为猝死,13.8%为心肌梗死。晚期(>30天)死亡率的预测因素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心房颤动、心力衰竭。随访时累积心血管死亡率的预测因素为肺动脉高压和慢性肾脏疾病。
最后随访时与基线比较,心力衰竭为NYHA IV级患者比例从22.3%降至0.8%,III级从69.1%降至11.6%,II级者从7.4%升至36.7%,I级从1.2%升至50.9%。平均跨瓣压力阶差和平均瓣膜开口面积在术后均显著改善,随访期间两者均保持稳定。主动脉反流在随访期间也无明显变化。
<结论>
TAVI后在中位随访三年时,有57%的患者存活,经股和经桡途径无区别。2/3的晚期死亡源于非心脏疾病,主要原因为COPD、CKD、慢性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1/3的晚期死亡为心源性,主要源于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是围手术期死亡和随访时死亡的预测因素。4年随访期间,瓣膜功能维持正常,轻度主动脉反流在TAVI后常见,但不影响左室直径和功能。
[下一页] [1] 2 [3]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