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CIT2012]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延长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12/3/23 15:14:05]
 全文(共1页)

  Sergey Altarev, Evgenia Podaneva and Olga Barbarash
RAMS Institutio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Complex Issue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背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前延长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尤其是在选择性人群中。据推测体外循环CABG导致更多的术后出血事件。在本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CABG术前延长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我们分析了2009年在俄罗斯克麦罗沃心血管疾病复杂问题研究所进行的CABG注册研究的数据,分别分析了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CABG的数据(分别为组1和组2)。不同的术前抗栓策略的有效性被定义为术后2组间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缺血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卒中。不同的术前抗栓策略的安全性被定义为术后2组间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出血事件包括轻微和严重出血。以二进制数据表示计数和频率。对2×2×2表格进行对数线性分析。使用SPSS软件(13.0版本)进行统计分析。P<0.05被视为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该注册研究包括825例患者,其中组1为105例(12.7%)。137例(16.6%)患者于术前不到5天时停用抗栓药物(晚期停药组),将该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参数和临床数据与术前停用抗血小板疗法超过5天的患者(早期停药组)进行对比。体重超重患者更多接受非体外循环CABG,而有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征象更多接受体外循环CABG。2组间患者其他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显示,根据抗血小板治疗停药事件和CABG类型所分的亚组之间,术后早期出现的发生率相近,均不超过10.0%(G2=4.76,df=4,P=0.31);亚组间术后缺血性脑血管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近,均不超过10.2%(G2=3.1,df=4,P=0.54)。
结论:无论体外循环还是非体外循环,术前延长抗血小板治疗都是安全的;其有效性不依赖于CABG类型。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