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周快报,一手掌握!方寸之间,尽观全球医学前沿 瞬息一瞥,饱览权威学术资讯
【本期导读】
>TAVI术后女性患者结局更佳
>CABG前何时停用阿司匹林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经验
>正常收缩压水平与卒中复发
>"双心门诊"离我们还有多远
>2011 年十大医学突破(下)
【Cover Story】
由于制作工艺的复杂性,生物药物仿制品知道20世纪80年代才首先出现,当时被称为“生物仿制药”。FDA在2月9日发布了销售低成本生物药物的指南,这开辟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一些产品不需要进行人体试验。这项规则要求研究显示仿制品与原药高度相似,其证明方法包括数种。
【时讯速读】
◆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Dr. David P. Faxon发表的一项对接受第一代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ES)的日本患者的5年随访研究显示,尽管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0.26%)和晚期靶血管血运重建(2.2%)的年发生率均低,但这些支架相关事件风险似乎持续存在至少5年,而无任何下降或停滞。
◆法国Paris Sud心血管研究所Dr. Kentaro Hayashid等回顾了260例接受TAVI治疗的患者数据,以确定不同性别间在表现及结果方面有无差异。其发表于2012年2月7日《美国心脏病学学会杂志》的一项初步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在因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TAVI)的患者中,女性的结果较男性更好。
◆根据Dr. Leslie Cho报告的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临床中心接受长期阿司匹林疗法且拟行非急诊CABG/瓣膜手术的1963例患者数据的回顾分析,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和瓣膜联合手术前5天内停用阿司匹林疗法与至少提前6天停药相比,出血风险更高。
>>详阅www.icirculation.com
【本期关注】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如果子女有高胆固醇或血压升高,其父母未来发生糖尿病或心脏病的风险可能增高。
子女健康状况可预测父母未来心脏病
Kids’ Health Predicts Parents’ Future Heart Disease
----------------
<研究背景>
许多父母可能并未检查他们自身,而通常会带孩子就医。然而,并非每个人都同意对孩子进行多项筛查测试。通常检测体重和血压是标准测试,直到去年11月,美国卫生部发布的新指南建议,青少年在9~11岁期间应接受胆固醇食品检测,并于17~21岁期间再次检测。
<研究对象及结果>
研究纳入了852例学龄期儿童,平均年龄12岁,检测了其胆固醇、血压、甘油三酯和体重。在26年后再次检测——此时他们的父母平均年龄66岁。在47%的家庭,父母之一在研究结束前遭受了心脏病发作或卒中或需进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37%的家庭中,父母之一罹患糖尿病。
<结论>
总体而言,若子女12岁时血压水平较高,则父母遭受早期心脏病或卒中(60岁前)的几率增加一倍。如果子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甘油三酯水平高,其父母在任何年龄发生心血管问题的几率亦增高。
【名家访谈录】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
惠永明教授:北京丰台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国心脏介入学术论坛委员,北京青年心血管论坛学术委员,丰台区心血管内科优势学组首席专家。几年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本刊记者于第五届国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高峰论坛(Transradial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 2011,TCI 2011)暨HOPE 论坛召开期间对其进行了现场采访。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如何处理支架脱载>
介入过程中,如果出现支架脱载,理论上讲应该及时取出。这是一个大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应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支架脱载的部位不会对脏器供血造成影响,不会引起并发症,患者又没有自觉症状,不影响生活质量,取出支架的操作过程又可能很复杂、难度大,甚至可能引起新的严重并发症,造成患者危险,支架可以不取出。
<如何决定部分血运重建还是完全血运重建>
患者需要完全血运重建还是部分血运重建应该权衡利弊。实现完全血运重建,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是我们介入医师追求的最高境界,但如果完全重建对患者风险大,而部分血运重建又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那就可以选择部分血运重建,尤其对于老年高龄高危患者。
<对于无保护左主干病变PCI有哪些优势>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最大优势首先在于介入是微创,不用开胸,易为患者接受;其二,在我国各医疗单位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速度和开展广泛性要远远大于外科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技术。循证医学证据的增加、介入医师个人经验的积累、药物支架的使用等大大改善了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的长期预后。
>>请登录国际循环www.icirculation.com,聆听更多专家访谈录音,浏览中英文对话全文。
【JACC精选】
心脏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 Cardiac Stem Cells in Patients With Ischaemic Cardiomyopathy (SCIPIO)
----------------
MI 后LV 功能不全的患者于CABG 术前被随机分入治疗组或对照组(2:3)。治疗组患者于手术后113 天接受经冠状动脉输注100万自体c-kit 阳性、谱系阴性的CSCs,而对照组未接受治疗。主要终点为CSCs 的短期安全性,次要终点为有效性。结果显示,经冠状动脉输注自体CSCs 可显著改善MI 后心力衰竭患者的LV 收缩功能,减小梗死面积。(Lancet 2011;Nov 14:[Epub ahead of print].)
正常范围内的收缩压水平和卒中复发的风险 Level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Within the Normal Range and Risk of Recurrent Stroke
----------------
对2003 年9 月~2006 年7 月PROFESS 试验(主要终点为首次复发的任何类型的卒中,次要终点为卒中、心肌梗死或血管原因死亡的复合终点)纳入的近期发生非心因性缺血性卒中的20 330 例患者(年龄≥50 岁)进行的事后分析。结果显示在近期发生非心因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中,随访期间极低-高、高或极高SBP水平与卒中复发风险增高相关。(JAMA 2011;306:2137-2144.)
阿哌沙班与依诺肝素用于临床疾病患者预防血栓形成的疗效对比 Apixaban Versus Enoxaparin for Thromboprophylaxis in Medically Ill Patients
----------------
ADOPT 试验是一项双盲、双模拟、安慰剂对照研究,在因急性疾病入院患者中对比口服阿哌沙班2.5 mg每日2次、共30天与皮下注射依诺肝素40 mg/d、共6~14 天的效果。结果显示在临床疾病患者中,使用阿哌沙班的长疗程血栓栓塞预防策略并不优于依诺肝素短疗程预防疗法。与依诺肝素相比,阿哌沙班与显著较多的主要出血事件相关。(N Engl J Med 2011;Nov 13:[Epub ahead of print].)
>>详阅《国际循环》1月刊
【读者之声】
>>针对上期e周谈话题:“健康人群是否应该服用他汀类药物来预防心脏疾病?”,有许多读者发表了他们的个人看法,现撷取有代表性的意见如下:
?※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张晓丽医生:对于健康人而言还是以改变生活方式为主,如:低脂饮食、有氧运动等,通过这些来改善轻度增加的胆固醇;对于有害胆固醇处于高水平且伴有其他心脏疾病危险因素的“健康人”而言,当然最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可以同时服用降胆固醇或他汀类药物。
?※山西省左权县人民医院马瑞斌医生: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预防及治疗的作用,已经有相当多证据证实,勿容置疑。但在健康人群中应用,且不说效果如何,我们还要考虑药物毒副作用相关的风险,还是不用的好。
★以上读者均可获赠电子礼品一份,请于下月初注意查收短信!
【e周谈】
“双心门诊”离我们还有多远?
双心医学是心理心脏病学(Psychocardiacology)的简称,是一门由心血管与心理医学交叉综合形成的一门学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压力的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有关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病患者合并存在心理问题,这两种疾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导致疾病恶化。传统医学模式医师只重视躯体,不重视心理;只重视医术,不重视言语。医师的不解释、乱解释以及不合适的语言,无形中导致了患者紧张、恐惧的情绪,为患者制造了心病。在现有的医学模式下,心理门诊和心脏门诊以及其他门诊处于割裂的状态。为此,胡大一教授提出建设“双心门诊”——将心理科的医师请到心脏科会诊,同时又让心脏科的医师接受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取得相关证书后才能给患者看病。
>>>本期互动: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开展“双心门诊”?“双心门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欢迎就此发表观点参与互动,请发送IC+回复内容至15210699581或登录国际循环网www.icirculation.com e周快报专区发表看法,我们将在今后的e周快报中选登。
★凡参与互动的读者,均有机会获赠电子礼品,欢迎大家继续积极参与!
★为方便广大会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并对国际循环网有关问题进行反馈,我们创建了国际循环官方QQ群:125260668。诚邀各位会员踊跃加入,所有加入本群的会员将免费获赠1年期《国际循环》报纸!
【医史人文】
<2011年十大医学突破(下)>
⑧狗能嗅出肺癌:根据一项新研究发现,拥有灵敏嗅觉的狗能够从人呼出的气体中嗅探出癌症迹象。研究过程中,德国科学家对狗进行了9个月的训练,训练它们辨别肺癌患者和健康人群呼气样本之间的差异。测试中,狗从100例癌症患者样本中准确嗅出71例,对健康人群样本的成功率更是达到93%。
⑨唾液检测可鉴定死者年龄:尽管拥有先进的法医学检测手段,但我们一直无法准确鉴定死者在死亡时的具体年龄——DNA检测似乎无法确定死者确切年龄。2011年,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突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6月报告称,通过对相对简单的体液——唾液中的遗传物质进行细致分析,他们能够确定死者年龄。
⑩验血可预测死亡风险: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8月报告称,一次简单的血液检测便可预测哪些人最有可能死于心脏病或者癌症。通过一项为期12年,由近2000例患者参与的研究,他们发现组织蛋白酶S水平越高的患者死亡风险越高。此外,它们还可能与动脉硬化之间存在联系。
※2011年十大医学突破上、中内容提要: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干细胞、首次研制出有效疟疾疫苗、HIV治疗药物也有预防功效、新的饮食营养均衡指导方案、在实验室中培育人体身体器官、细菌和结肠癌之间的神秘关联、新型减肥药。
【About Us】
====国际循环====
秉承“同步传真国际循环进展”的宗旨,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思想,采用多种报道模式,致力于为广大心脑血管临床、教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
请登录国际循环网aha.icirculation.com浏览连续5年(2007~2011)AHA系列专题报道,国际循环已同步全面报道AHA 2011!
==e周快报订阅方法==
一经注册为国际循环网www.icirculation.com实名会员,即可成功订阅。
==编读往来==
如果您对国际循环报纸、网站、电子期刊、e周快报有更多建议或其他问题,也可发送邮件至editor@icirculation.com,期待您的反馈!
[下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