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ACCF/AHA老年高血压专家共识对于我国老年高血压治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我国人群高血压的发病机理、疾病的特点与西方不尽相同,药物选择也应有自己的特点,如中国人群的钠盐摄入量高于西方人群,高血压患者卒中的发生风险更高等。此外,针对我国老年高血压患病率高、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现状,推广《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对于规范我国老年高血压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第二十二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大会主席胡大一教授在大会专题研讨会上发出的呼吁。
循道而行 不遗余力
据刘梅林教授介绍,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反映高血压流行趋势与防治状况的重要指标,对老年高血压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表明,降压治疗可使老年人卒中减少40%,心血管事件减少30%。多个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老年患者无论是收缩/舒张期高血压,还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降压治疗均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研究显示,降压治疗使老年人持久获益,平均降低10mmHg的收缩压和4mmHg的舒张压使卒中的危险降低30%、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降低13%,7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脉压增大或存在心血管系统合并症者获益更多。
郭艺芳教授强调:“尽管许多临床证据表明降压治疗可以使老年患者获益,但在全球范围内老年高血压治疗率及控制率均较低。Framingham心脏研究显示,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特别是ISH)的患病率增加。在年龄<60岁的人群中,27%的人患有高血压,其中20%为2级高血压(未治疗时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在80岁左右的人群中,75%患有高血压,其中60%为2级高血压。在年龄≥80岁的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90%。2002 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居民27 万人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9%,显著高于中青年人群,平均每2位老年人就有1人患高血压。然而,随着年龄增长,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逐渐下降。在年龄<60岁、60~79岁和≥80岁的人群中,血压控制达标率分别为男性:38%、36%和38%,女性:38%、28%和23%。在我国,仅32.2%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控制率仅为7.6%。”
由此可见,2011修订版《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的出台可谓是众望所归。据了解,该共识在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下,由胡大一教授牵头,刘梅林、郭艺芳教授执笔,顾复生、李小鹰、华琦、李勇、叶平、武剑、陶军、王继光、周玉杰、毕齐等60余位专家鼎力参与,在2008版《共识》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修订而成。
据介绍,2011版《共识》保留了2008版的精华,基于近年高血压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修订,在强调收缩压达标的同时,强调应关注降压治疗的J形曲线现象,避免过度降压引起重要脏器血流灌注障碍而导致心血管事件。《共识》还强调了生活方式干预(如减少食盐摄入、调整膳食结构、戒烟限酒、适当减轻体重、规律适度运动等)的重要性,提出在使用降压治疗的同时应加强综合危险因素的防控。除此之外,《共识》还就分级降压达标和个体化治疗进行了重点阐述。
循序渐进 逐步达标
顾复生教授指出:“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主要目标是保护靶器官,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风险。对于高血压合并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老年患者,《共识》建议采取分级达标的治疗策略:首先将血压降低至<150/90 mmHg,如果患者能够良好的耐受,可继续降低到<140/90 mmHg。对于年龄<80岁且健康状况良好、能耐受降压的老年患者,可在密切观察下将血压进一步降低到130/80 mmHg。对于80岁及以上的高龄患者,《共识》建议将<150/90 mmHg作为血压控制目标。”
《共识》中还提到,当使用单药常规剂量不能降压达标时,可根据老年个体特点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需要联合应用两种以上降压药物才能达到降压目标,多数患者联合应用降压药物时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药物种类及剂量。
近年的临床研究表明,以长效二氢吡啶类CCB为基础的联合降压治疗副作用小、疗效好,CCB与ACEI或ARB联合使用有更多临床获益,而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长期大剂量联合应用时可加重糖脂代谢异常,非二氢吡啶类CCB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使用可诱发或加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
对于收缩压水平介于140~149 mmHg之间的老年患者,《共识》推荐患者首先应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可考虑使用降压药物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以及有无心脑肾灌注不足的临床表现。若患者血压≥150/90 mmHg,应在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使用降压药物治疗。老年患者降压治疗应强调收缩压达标,不应过分关注或强调舒张压变化的意义,同时应避免过快、过度降低血压,建议在患者能耐受降压治疗的前提下,逐步降压达标。
优选方案 个体治疗
刘梅林教授介绍说,近年来,随着高血压临床研究的进展,高血压的治疗理念发生了变化,国内外高血压指南不断更新。值得关注的是,各更新的指南完善了老年高血压的诊治措施。如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新增了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2011版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公布的指南推荐>55岁的高血压患者初始降压治疗首选钙拮抗剂(CCBs)或噻嗪类利尿剂;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协会(AHA)首次联合发布的老年高血压专家共识,对老年高血压的特殊性及靶器官损害进行论述,推荐应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症选择个体化的优选治疗方案。
实践证明,根据老年患者的个体特征、并存的临床及合并用药情况选择降压药物有助于获得更好的降压效果。我们注意到,在药物治疗方面,《共识》认为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理想药物应符合降压平稳、有效,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服用简便,依从性好这几个条件,并指出临床常用的5类降压药物: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均可用于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同时强调老年人使用长效钙拮抗剂和利尿剂降压疗效好、副作用较少,推荐首先用于无明显并发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初始治疗。《共识》还推荐长效二氢吡啶类CCB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基本药物,认为此类药物降压疗效好,作用平稳,无绝对禁忌证,与其他4类基本降压药物均可联合使用。若患者已存在靶器官损害(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功能不全等),或并存其他疾病和/或心血管危险因素,则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降压药物。合理选择降压药物不仅有利于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还可预防靶器官损害。
近年来,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有鉴于此,该共识专门拿出一个章节进行表述,《共识》中提到,HOT-CHINA研究是在我国进行的大规模临床研究,对高龄老年亚组分析显示,3050例高龄(80~90岁,平均年龄82.6±2.5岁)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显著,达标率高,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研究提示以非洛地平缓释片为基础的联合降压方案对高龄老年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
总之,高血压对于老年人的危害更大,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靶器官损害以及死亡的危险更高,我国老年高血压防治工作亟待加强,任重道远。在我国已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 2011版《共识》的出台必将全面促进我国老年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高血压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的危害。希望借助于2011版《共识》的推广,提高临床医生和患者对老年人群降压治疗的关注,使更多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