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人:马长生 张澍 杨延宗 刘旭 董建增 马坚 高连君 王新华 方丕华 刘兴鹏 张树龙 施海峰
完成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获奖奖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常见病,其脑卒中风险增加5~7 倍,死亡率增加1.5~2.0 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房颤导管消融技术发展迅速,多项随机对照试验和国外主要医学中心的研究均显示导管消融维持窦性心律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并显著降低脑卒中发生率。但该技术为操作最复杂的心血管介入技术之一,学习曲线长,人员培训困难,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本项目组针对房颤导管消融的方法与技术策略进行了系统研究:⑴ 建立了在右前斜位45°透视下,以脊柱、冠状静脉窦电极做为解剖参照,穿刺针远段弧度消失对穿刺点进行判断的房间隔穿刺方法,成功率达到99.8%,并发症发生率仅0.32%,我国90%的单位将该方法做为技术操作常规;⑵ 国际首创单导管标测、消融隔离肺静脉的方法,为我国首创的房颤导管消融主流方法,已在国内广泛应用;⑶ 在国际上首次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证明应在环肺静脉消融线上补点隔离肺静脉,这一方法将导管消融成功率从肺静脉口节段性补点隔离的58%提高到82%;⑷ 通过一组迄今为止国际上最大样本量的瓣膜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的病例,首次证明合并瓣膜病的持续性房颤行导管消融是安全有效的;⑸ 系统建立了我国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房颤导管消融的技术和方法,包括:确定左心房顶部线阻滞的简化方法、左心房三维解剖构型重建、肺静脉前庭的定位、选择性上肺静脉造影显示下肺静脉、影像融合技术指导房颤导管消融、股静脉放置冠状静脉窦电极等。
项目组在最近6 年内完成了7000 余例房颤导管消融术,约占全国总例数的50%,随访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达到国际先进电生理中心的水平。改进和创新的房颤导管消融方法在全国150 余家医院得到应用,培训了全国70%以上的房颤导管消融专科医师,大幅度提高了我国房颤导管消融的治疗和研究水平。同时由于三维标测系统的应用和推广而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房速、室速等复杂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的蓬勃发展。
本项目发表SCI 收录论文46 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82 篇,在本领域世界顶尖级的JCE 杂志上发表了中国大陆的第一篇临床论著,主编专著3 部。2003 年以来举办了我国80%以上的房颤导管消融培训活动,包括"房颤国际论坛"、"全国房颤巡讲"、"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房颤手术演示暨研讨论坛"等。做为核心专家参与制定中国房颤导管消融专家共识,成为行业技术标准。
no fax payday loan in georg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