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教授专访
《国际循环》:口服抗凝治疗是2011年ESC的重要主题之一,多项关于口服抗凝剂的大型临床试验公布了其研究结果。请您结合RE-LY的系列试验,谈谈达比加群的应用前景。
胡大一教授:2011年ESC大会上,公布了3项关于口服抗凝剂的试验,针对因子Ⅱa的达比加群——RE-LY试验,针对因子Ⅹa的利伐沙班——ROCKET-AF试验和阿哌沙班——ARISTOTLE试验,总体结果显示,新型抗凝药物的疗效至少不劣于华法林,且更加安全,尤其是颅内出血风险低于华法林,同时,无需监测,与药物、食物无明显的相互作用。这三大药物开启了新的后抗凝时代。
《国际循环》:房颤的主要并发症为卒中和全身性栓塞,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高。中国房颤患者人数众多,尤应规范化治疗房颤,减少医疗负担。请问我国房颤卒中预防治疗的现状如何?应采取怎样的措施?
胡大一教授:在美国和欧洲,房颤患者华法林的使用率为68%~70%,在中国,仅为2.7%。同时,因为服用华法林过程中需要监测INR,并据此调整华法林的剂量,所以中国房颤患者华法林的使用非常不规范。鉴于中国目前抗凝治疗的现状及中国国情,临床医生需做好房颤患者的管理工作,规范抗凝药物的使用。
《国际循环》:随着各种新型口服抗凝剂的研发和应用,临床医生面对众多选择。在临床实践中,各级医生应把握怎样的原则,合理选择抗凝药物,使患者最大化获益?
胡大一教授:首先,医生应对房颤患者建立慢性病管理系统,定期随访;其次,建立INR检测系统;最后,规范使用口服抗凝药物。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可选择华法林或新型抗凝药物;对于瓣膜性房颤患者,需选用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剂需进行大型临床试验以验证在此类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达比加群在预防卒中和减少出血风险上的优势
——大连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医院杨延宗教授专访
《国际循环》:临床实践中,房颤患者在给予抗凝治疗之前,需谨慎评估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新型口服抗凝剂达比加群用于卒中预防具有充分的偱证医学证据,请您结合卒中风险评分和出血风险评分,谈谈达比加群相对于其他口服抗凝剂而言,在预防卒中和减少出血风险方面的优势如何?
杨延宗教授:达比加群是一种新型的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结合于凝血酶的纤维蛋白特异结合位点,阻止纤维蛋白原裂解为纤维蛋白,从而阻断凝血的凝血瀑布网络的最后步骤。与其他抗凝血药物相比,理论治疗作用更直接,抗凝治疗更有针对性。对其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证据主要来自RE-LY研究。该研究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心房颤动转归临床试验,实行非劣效设计,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开放对照的方法。结果显示,与华法林相比,达比加群在小剂量时抗凝效果不逊于华法林,同时出血的风险明显降低,再加上其不需监测INR、不受饮食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特点,使得其在房颤抗凝方面明显优于华法林。2011年ESC大会上公布了来自两项RE-LY研究亚组分析的最新数据。与控制良好的华法林治疗相比,达比加群酯150mg bid能够稳定降低房颤患者的卒中发生风险,无论患者是否正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其他联合治疗药物,例如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或维拉帕米。
[下一页] [1] 2 [3]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