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ESC2011]外周动脉疾病诊治新指南强调了多学科并举的治疗措施
[2011/9/27 15:47:23]
 全文(共1页)

     ESC关于外周动脉疾病的新指南是ESC首次发布的涵盖除主动脉外全部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指南,包括颅外颈动脉,躯干、肠系膜、肾、以及上、下肢动脉。该指南是由来自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放射科、血管外科以及血管内科众多专家紧密协作的成果,并得到了欧洲中风协会的支持。
    第一部分一般情况的叙述,包括流行病学、危险因素、诊断措施以及通常的治疗准则。详细的临床建议在各血管疾病部分进行了专门讨论。特别强调了多部位动脉疾病,如患有冠状动脉或其他血管床疾病的治疗。指南的末尾列出了大量缺失的环节,这也有望刺激开展新的相关研究。
     治疗颈内动脉疾病的部分包括了内科、外科以及血管介入的技术。指南明确了有和无症状患者处理的差别。
    以往,当标志事件发生时,会尽可能快地开展神经病学方面的适当评价和治疗。最低限度下,患者也会在两周内进行检查和治疗,症状出现后尽快开展内科治疗以及有适应症的血管再灌注治疗能够使患者最大限度的获益。新指南包括下肢动脉疾病(LEAD)的详细而广泛的诊断(强调了踝-臂指数的重要性)和包括血管内科或外科技术在内的治疗,鉴别了跛行和严重肢体缺血的区别。考虑到疾病定位和残疾程度水平,在LEAD血管在灌注时,强调了精确监督和最佳医疗之间的充分平衡。
    这些指南的重要内容是涵盖了多处动脉疾病的处理。尽管这样的患者较为常见,但是的确缺乏比较不同治疗策略的随机临床试验。
    从临床前瞻的角度出发,指南强调与表现症状的部位相比,需要更加重视其它部位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在那些冠脉疾病、脑血管疾病和下肢动脉疾病程度互相重叠时更是如此。不光要注意病变部位的病灶,还应注意患者的全省临床状况,要考虑全部的心血管风险因素和伴发发病率。因此,新的ESC指南能帮助医生从复杂的临床角度处理最常见的PAD问题。指南强调PAD的处理决定应该在超出心血管领域的多学科讨论后作出。这也正是当前指南的产生方式。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