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亚伟 张宝伟 译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
为了评估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伴有肝功能异常的患者的发病率及临床特征,其中肝功能损伤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P)升高;同时探讨肝功能异常对患者短期及长期生存率的影响。
该研究纳入了SURVIVE研究中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进行功能检验的患者(n=1327)。肝功能检验定义为进行基线测定及应用正性肌力药物1天、3天、5天及31天时进行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测定。该研究中46%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基线水平异常的AST或ALT与循环系统及外周组织的低灌注体征一致:有更低的舒张压(p=0.012),较快的心率(<0.001),更常见的外周组织湿冷(p=0.022),较低的左室射血分数(p=0.048);较高的BNP水平(p<0.001)。而异常的AP与循环系统充血密切相关:更常见的外周组织水肿(p<0.001),腹水(p<0.001),三尖瓣反流(p=0.04)及高的BNP水平(p<0.001)。
与基线转氨酶正常患者相比,基线转氨酶异常患者31天死亡升高1倍(17.6% vs 8.4%; p<0.001),180天死亡率也明显升高(31.6% vs 22.4%, p<0.001)。AP升高患者31天死亡率无明显改变,而180天死亡率则明显高于AP正常者(23.5 vs 34.9%, p=0.001)。通过多变量分析排除其他变量的影响后,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180天死亡率相关的最好临界值为ALT55IU/L(AUC 0.747),AST为66IU/L(AUC 0.747),AP为149IU/L (AUC 0.739)。
因此,测定肝功能对判定急性心肌衰竭的机制有重要意义:当AP升高时表明回心血量过多,而转氨酶升高表明心输出量不足;同时能帮助临床医生在心衰早期制定正确的处理方案。一旦肝功能升高,表明该患者长期预后不佳,需要长期的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