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亚伟 张宝伟 译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
心力衰竭病人死亡的危险因素在多种人群研究中已经被探讨,然而关于临床事件的发生率是否预示着死亡目前尚不清楚。为了更好的探讨之间的关系,从TIME-CHF试验中选取死亡病人,分析其死亡前60天内的临床特征、不良事件及住院情况,同时与该试验中的幸存者比较。TIME-CHF试验是一项随即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共纳入622例年龄大于60岁的有症状的心衰患者(NYHA≥II)、1年内因心力衰竭住院及NT-BNP升高患者。
经过18个月的随访,132(21%)患者发生死亡。多变量回归分析发现,基线临床特征中,冠脉疾病(OR=2.54 [95%CI 1.57~4.10])、lg(NT-BNP)(2.79 per factor 10 [1.55~5.01])、起搏器治疗病史(2.35 [1.35~4.10])、系统性炎症性疾病(3.13 [1.37~7.13])、贫血(1.67 [1.06~2.63])、肿瘤病史(1.89 [1.07~3.33]) 、Charlson 评分(1.16 每分 [1.01~1.32])及血肌酐水平(1.06 per 10 μmol/l [1.00~1.13])与患者死亡密切相关。死亡病人中心血管死亡占77%(猝死21%,循环衰竭50% ,血管疾病6%),非心血管死亡占18%,不明原因的死亡5%。死亡病人前60天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存活者(P<0.0001)。在不良事件中,死亡者中心衰相关的不良事件(1 [0~2] vs 0.1 [0~0.2] ,P<0.0001)、心血管系统相关的不良事件(2 [1~3] vs 0.3 [0.1~0.6] ,P<0.0001)及非心血管相关的不良事件(2 [0~4] vs 0.4 [0.2~0.8],p<0.0001)的发生明显高于存活组。死亡病人中前6天内住院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P<0.0001)。死亡组心力衰竭及其他心血管原因住院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P<0.0001);而非心血管疾病住院情况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在不同死亡方式病人中不良事件的发生频率不同。
在TIME-CHF研究中,临床基本特征及生化变化与预后相关。此外,死亡病人在死亡前常伴随较高频率的不良事件及住院情况,及时的识别危险因素对提高对预后的判定、治疗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c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