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国际循环e周快报第4期
[2011/8/23 15:55:48]
 全文(共4页)


【解密人体】
☆人体24小时☆
    ①9∶00皮肤痛觉降低,此时是就医注射的好时机。适合打针、手术、做体检等。此时人体气血活跃,大脑皮层兴奋。
    ②15∶00体温最高,午饭营养吸收后逐渐被输送到全身,工作能力开始恢复。
    ③21∶00脑神经反应活跃,适宜学习和记忆,做作业、阅读、创作、锻炼等。
    ④2∶00体内绝大多数器官处于一天中工作最慢的状态,肝脏却在紧张工作,生血气为人体排毒。
    ⑤4∶00 血压最低,人体脑部供血最少。 “黎明前的黑暗”时刻,所以,此时老年人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血压处于一天中最低值,糖尿病病人易出现低血糖,心脑血管患者易发生心梗等。
【医史人文】
☆注射器☆
    在17世纪60年代,德国出现了关于静脉输液的专著。这时,极少数医生用动物膀胱制成静脉注射工具,用中空的树枝插入人体,尝试输血。这种方法虽然挽救过一些生命,却带来许多致命的并发症,1670年巴黎议会禁止输血,动物膀胱注射的技术就绝迹了。
    到了19世纪初期,针筒已经出现,不过人们只用它来治疗胎记。针头也由爱尔兰医生弗朗西斯·赖恩发明出来。
    1853年,苏格兰的亚历山大·伍德和法国的查尔斯·普拉乏斯第一次将针筒和针头组合到一起,这一创新也就成了现代注射器的鼻祖。几年以后,亚历山大又为注射器的针管加上了刻度,并换上了更细的针头。这一系列的改良立即吸引了众多医生的注意,并很快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使许多疾病得以医治,带来了医学史上的飞跃。
    20世纪50年代时,注射器的生产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了。注射器也出现了小到0.25毫升,大到200毫升的各种型号;之后美国BD公司又开发出玻璃制的一次性注射器。随后,BD公司并购了巴尔的摩生物实验室,并研发出一整套无菌技术。这奠定了整个一次性无菌医疗器具产业的基础。
    塑料工业的飞速发展也为注射器的生产注入了新的元素。1956年,新西兰医生科林·默多克发明了一次性的塑料注射器。与传统的玻璃注射器相比,用塑料制作注射器除了秉承玻璃制品惰性、透明等优点外,它还具有不易损坏、便于运输、造价低廉、易于回收等特点,它的安全性更是玻璃注射器望尘莫及的。
    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开始了规模化生产,逐渐取代了传统注射器而成为了医生们的首选。今天,仅仅BD公司设于迦南的一个子工厂就具有每周生产3000万支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的能力。

【About  Us】
====国际循环====
    秉承《国际循环》“同步传真国际循环进展”的宗旨,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思想,采用多种报道模式,致力于为广大心脑血管临床、教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
    请登录国际循环网csc.icirculation.com浏览更多CSC系列精彩专题报道。

==e周快报订阅方法==
    一经注册为国际循环网www.icirculation.com实名会员,即可成功订阅。

==编读往来==
    如果您对国际循环报纸、网站、电子期刊、e周快报有更多建议或其他问题,也可发送邮件至editor@icirculation.com,期待您的反馈。
 


[1] [2] [3] 4 [上一页]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