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循环》:就血糖管理而言,作为内分泌领域的权威专家,您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患者的IGT进行治疗和干预?
李焱教授:关于IGT病人是否进行干预曾经是有过争议的,但是现在大家倾向于如果有高血管高危因素,合并其他的因素,同时对IGT病人进行干预是比较合适的。这里有几方面的理由。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即使在正常糖化血红蛋白范围,4-6为正常值,我们从去年4月新英格兰杂志发表的流行病学文章可以看到,糖化血红蛋白在5.5-7之间,随着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心血管的死亡及全因死亡率是逐渐升高的。对于这些糖化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的人群,导致血糖升高最主要的原因是餐后血糖,其中就包括IGT人群。所以血糖与心血管之间的关系,现在发现是有一定剂量相关的,尤其是餐后血糖。另外作为心血管的独立高危因素,我们已经知道,虽然没有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RCG的研究告诉我们,将餐后血糖干预后就可以明确的明显获得心血管事件收益,之前的STOP-NIDDM研究只是提供我们可能性,进行餐后血糖干预可能会带来心血管益处,但是这需要ACE类证明这一点,至于其他的干预IGT的研究也没有看到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那格列奈等它们都是对IGT进行干预,当然那格列奈是阴性结果,它不能维持血糖,不能阻止向2型糖尿病进行进展,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是可以阻滞而且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的进展,但是在心血管事件方面没有看到明显获益,甚至噻唑烷二酮可以看到产生增加水肿,增加心衰的发生率,唯有STOP-NIDDM,单纯将餐后血糖下降后,可以看到心血管事件下降。所以对这些人群干预可能会获得有限好处。但是根据具体情况分析。2005年之前美国人还针对IGT是否进行干预进行讨论,目前IGT没有作为独立的疾病,不像糖尿病。但是作为心血管的高危因素,干预可能会获得益处,但是要具体化进行考虑。专业术语就是个体化,如果70-80岁的老人单纯有IGT就不需要进行干预,没有其他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但是对于年轻的人群,预期寿命很长的,又合并了其他心血管高危因素,如高血压、血脂紊乱、吸烟等,这就说明这个患者处于代谢综合征的范畴,干预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再加上干预血压、血脂,可能对未来心血管事件有益处,同时也会延缓向糖尿病发展,这毕竟IGT变成糖尿病不是量<[1] [2] [3] 4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