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2010年更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在京发布
[2011/5/20 17:25:43]
 全文(共2页)

 

  高血压联盟(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于2011年5月15日在北京联合举行“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发布会”,正式发布了2010年更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有包括卫生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等单位的领导、国内心血管病领域的权威专家和医师代表200余人以及来自全国的30余家新闻媒体参加了本次发布会。
  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是在卫生部疾控局的领导下,由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中心组织全国近百位知名专家参与,在2005年版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经过多次研讨,历时两年完成。本次指南根据我国心血管病流行趋势和循证医学研究的进展,并参考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各国指南修订而成,符合中国人群特点,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是中国高血压防治的指导性文件。
  同日,为宣传和推广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而设计的 “火炬计划-第5届中国高血压世纪行”大型学术推广活动也在北京正式启动。该活动由高血压联盟(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办,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糖尿病学分会、老年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脑卒中防控专业委员会等共同合办,面向全国主要医师进行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系列宣传推广活动。


  高血压联盟(中国)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2011年5月15日


  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发布背景资料
  1-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进展
  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修订工作于2008年11月启动。2009年2月18日,中国高血压联盟与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联合在北京召开《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说明会,就《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初步计划做了详细报告,确定了本次修订指南的基本指导思想:(1) 在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框架基础上修订; (2) 增加近几年来高血压及相关疾病防治研究进展、引用大样本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大样本观察性研究及汇总分析所得到的证据;(3) 修改或删减个别落后的或过时的观点或治疗措施;(4) 参考各国指南,取长补短;(5)充分利用我国的循证医学证据,真正成为适用于中国人群的指南;
  2009年3月至今,通过召开指南修订委员会专家研讨会、指南写作组工作会、指南修订专题讨论会等多次会议,并利用网络、媒体广泛征集意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经过分工撰稿、集中统稿和全文定稿,于2011年5月15日在北京发布。
  2-中国高血压世纪行活动介绍
  “中国高血压世纪行”由由中国高血压联盟于1999年倡议提出,面向全国医师的继续教育项目,活动内容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制订和推广紧密结合,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 ,规范高血压临床治疗,开创了国内大型医学巡回继续教育会议的先例。
  “中国高血压世纪行”分别于1999年、2003年、2005年和2007年先后举办了4届活动,遍及全国大中小城市80余个,举办继续教育会议100余场,授课专家超过400人次,参会医师累计超过25,000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对提高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检出率、治疗率和达标率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1年,高血压联盟(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共同组织“火炬计划-第5届中国高血压世纪行”大型学术推广活动,并邀请各相关学会/协会共同行动,面向全国主要城市医师进行“新指南”研讨,发布和系列宣传推广活动。
  
  3-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序言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近年来,党和政府日益重视以高血压为代表的慢性病防治工作,2009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作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纳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3年实施方案,截至2010年底各地已管理3553.8万高血压患者;同时《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管理的50万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管理满1年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达到70%。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高血压的人群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我局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高血压联盟(中国)组织有关专家对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修订。修订工作以我国近年来心血管病流行病研究结果和高血压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为依据,根据中国自己的特点,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经专家多次讨论,历时2年,于2010年底完稿。
  2010年修订版《指南》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提出符合我国人群特点的防治策略,从控制危险因素 、早诊早治和患者规范化管理入手,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和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努力提高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2010年修订版《指南》保留了以往指南的合理部分,更新了部分观念,增加了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等“特殊人群”章节。指出应对高血压患者全面检查评估,根据患者心血管总危险度决定治疗措施。强调高血压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必要性;强调长期平稳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强调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是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关键。
  《指南》不仅适用于医疗、卫生、保健等专业人员,对患者及关注健康的公众也有指导意义。希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团体及新闻媒体等积极宣传、推广和贯彻新《指南》,为全面推动我国高血压的防治事业,遏制心脑血管病的增长态势而共同努力!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2011年3月11  日


  4-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前言
  中国高血压指南2010年修订版是在05年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心血管病流行趋势和循证医学研究的进展,并参考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各国指南,广泛征求意见,由近百位专家集体讨论和编写,历时两年完成的。
  近20年来,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检出,治疗和控制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对比1991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和2002全国营养调查数据,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由26.3%提高到了30.2%,治疗率由12.1%提高到24.7%,而控制率则由2.8%提高到6.1%。对于有上亿高血压患者的中国,这意味着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治疗的人数十年内增加了近3千万,血压控制达到目标水平的人数增加了6百万。在许多高血压防治研究社区,高血压控制率在管理人群中已达60%以上。同期高血压的最主要并发症┈-脑卒中死亡率也在我国城市中老年人口中以每年约323%的速度平稳下降。但是,我国人群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非常低,特别是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或边远地区情况尤为严重。脑卒中死亡率在农村地区已超过城市。目前我国约有1.3亿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 在已知自己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中,约有3千万没有治疗;在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中,有75%血压没有达到控制水平。我们面临的高血压防治任务仍十分艰巨。及时修订并推广高血压防治指南对于指导医护人员及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检出率,管理率及控制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制定相应的卫生服务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修订过程中,多位专家提供了对于指南如何实施,、如何切合我国国情的真知灼见。其中包括:1.对高血压防治的趋势与思考,高血压防治的整合,跨学科合作及战线前移。 2.组织长期临床观察性研究以总结出适应我国人群的危险分层。3.针对我国人群60%为盐敏感型及饮食高钠低钾的特点建议开展限盐补钾活动,政府有关部门、学术团体和企业联合启动了以限盐为主的健康行动。4.我国有研究提示有较高比例的高血压人群中我国有研究提示高血压人群中(?)伴有高同型半胱胺酸。有研究表明叶酸可预防卒中。
  高血压大型随机临床试验已充分说明降压可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但在修订指南中仍有许多尚待研究的问题如:降压目标及多种危险因素如何综合处理┅┅临床试验不可能全部回答,有时试验的结果互相矛盾只能依靠医者的智慧从荟萃分析或其他证据中寻找答案,如1996年我国林县研究发现补充叶酸与维生素 B能降低脑血管死亡,被此后几个试验否定,最近经过再评价,叶酸已被纳入卒中预防指南。对高血压伴糖尿病,脑血管病等高危患者的降压目标有较多争议。在相关的大型临床试验研究结果面世之前,唯有经过多学科专家的认真讨论,激烈争辩,以达成共识。
  高血压的危害性除与患者的血压水平相关外,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以及合并的其他疾病的情况而定。因此在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中,除仍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在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正常高值血压和1、2、3级高血压之外,还应根据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同时合并的其他疾病进行危险分层。
  危险分层是我国学者根据阜外医院和安贞医院过去长期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多因素数理统计预测方法开发了心血管病危险评估的工具,在我国人群中有较好的预测精度,且与05年的危险分层基本相符,故<
[下一页] [1] [2] 


mlf0430  2011/6/15 21:05:15
很好。希望新指南能够在网上下载,以便基层医务人员学习应用。
youhuapeng  2011/7/19 18:48:10
比较好
jxl20315  2011/9/6 10:35:51
有没有指南的全文可以看?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