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ACC2011]经心内膜-心外膜标测仅起源于前室间冠状窦静脉的室性心动过速
[2011/4/11 13:18:19]
 全文(共1页)

    Luigi Di Biase, Pasquale Santangeli, J. David Burkhardt, Antonio Dello Russo, Gemma Pelargonio, Michela Casella, Pietro Santarelli, Javier E. Sanchez, Rodney Horton, Shane Bailey, J. Joseph Gallinghouse, Prasant Mohanty, Subba Reddy Vanga, Dhanunjay Lakkireddy, Rong Bai, Andrea Natale, Texas Cardiac Arrhythmia Institute at St Davids Medical Center, Austin, TX
    背景:特发性左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动过速(VTs)可以来源自许多解剖结构,正确辨认左侧流出道的起源位置对成功的导管消融来说至关重要。
    方法: 7例无结构性心脏病的VTs患者在我们中心进行导管消融治疗,其中,4例患者曾经在别处消融失败。所有患者均接受心内膜和心外膜的标测,临床上出现的迷走反射经起搏或异丙肾上腺素治疗。7例患者均用核磁共振手术机器人(Stereotaxis)进行常规标测,用Carto系统进行3-D标测。通过主动脉逆行方法对主动脉瓣尖进行标测,所有患者的冠状窦均被标测。6 mm冷冻消融导管用于所有患者的消融。万一发生磁性灌注导管的消融失败,随后用标准的3.5 mm开放灌注导管进行消融。
    结果:所有患者室速的形态均符合左室流出道心动过速的表现——右束支阻滞合并II、III、aVF导联正向顿挫波。7例患者最早激动的位置均为前室间静脉,而所有患者心内膜和心外膜均未成功标测到病灶;2例患者冷冻导管未能到达冠状窦远端;2例患者使用冷冻能量成功消除心动过速,剩余5例患者应用Strereotaxis磁性灌注导管消融,2例消融成功,其余3例用标准的3.5 mm消融导管手动成功标测并消融前室间静脉的病灶。平均随访23±6个月后,所有患者均无室速再发,也未出现相应并发症。
    结论:通过心内膜-心外膜标测后,前室间静脉被认为是室速唯一和最早的起源位置。在这个位置,冷冻能量消融具有相对较高的消融成功率,但大多数情况下,在使用冷冻消融导管处理冠状窦远端病变时会出现操作困难。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  郭荣 译 徐亚伟 校)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