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ACC2011]EF值正常与EF值下降的心力衰竭的心肌纤维化
[2011/4/7 14:49:20]
 全文(共1页)

    背景:心肌基质似乎在心脏重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机制。无论EF值正常的心力衰竭 (HFPEF)或者EF值下降的心力衰竭(HFREF),心肌纤维化都是心肌组织的关键性改变。目前关于HFREF和HFPEF心肌纤维化模式差异的资料较少,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比较两种类型的心力衰竭(HF)心肌纤维化模式(心肌间质和血管周围间质)和I型胶原、III型胶原的组分差异。
    方法:该研究所用的心肌组织取材于11例死亡的HF患者(年龄75~93岁,平均年龄80.0 ±1.2岁),死者的直接死因均为终末期HF,根据其EF值分为HFREF 组(n=6) 和 HFPEF组 (n=5) 。心肌组织取自无心肌梗死(MI)的左室游离壁,心肌胶原成分分为:心肌间质胶原、肌束膜胶原、肌内膜胶原和血管周围胶原。对免疫组化反应的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以P<0.05定义为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果:HFPEF组肌内膜胶原含量明显高于HFREF组(1.6 vs. 0.5,P = 0.034),两组间肌束膜胶原成分无明显差异 (1.6 vs. 1.17,P=0.16)。HFPEF组心肌间质胶原含量明显高于HFREF组(3.2 vs. 1.67,P=0.047),两组间血管周围胶原成分无明显差异(1.6 vs. 1.83,P=0.41)。HFPEF组中III型胶原含量明显高于HFREF组:肌内膜(平均值 1.4 vs. 0.6,P =0.05)、肌束膜(平均值 1.6 vs. 0.5, P=0.04)、心肌间质(平均值 1.6 vs. 1.0, P=0.03)。两组间I型胶原含量未发现明显差异:肌内膜(平均值 0.6 vs. 0.5, P=1.00)、肌束膜(平均值 1.4 vs. 1.3, P=0.82)、心肌间质(平均值 1.4 vs. 1.6, P=0.39)。
     结论:HFPEF组心肌各种纤维化成分中III型胶原含量均明显升高,这一结果支持HFREF和HFPEF发生了不同基质的重构。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 王超凡 译徐亚伟)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