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AHA 2010经皮血管闭合装置临床应用共识解读
[2011/2/21 13:27:58]
 全文(共1页)

      随着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每年因动脉硬化接受经动脉穿刺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患者超过700万人,而经股动脉途径仍是当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主流入路,尽管操作技术及器械不断进步,但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仍高达6%(最常见的是腹股沟血肿,还包括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因此血管入路部位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已越来越受到介入医生的关注。自从1959年介入医生开始使用Seldinger技术进行经皮动脉穿刺以来,穿刺点持续加压后卧床休息被认为是动脉止血的标准方法。20世纪90年代,经皮动脉闭合装置(Arteriotomy Closure Devices ,ACDs)被推出,使用ACDs不必压迫血管或只需最小的压迫即可快速达到止血,并且不受持续抗凝的影响,它可以缩短止血时间和卧床时间,在此基础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护理的强度,甚至有专家认为ACDs的应用是未来动脉止血的发展方向,因此近年来ACDs在国内外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此,AHA(美国心脏协会)为规范经皮血管闭合装置临床应用,于2010年10月,发布了“经皮血管闭合装置临床应用专家共识”(Circulation. 2010;122:1882-1893.)。本文也是基于这样的目的,解读指南中的主要内容,为规范我国血管闭合装置的应用提供参考。


ACDs的种类及临床应用现状
    自1995年血管闭合装置开始用于临床以来,其种类已多达有10余种,根据工作原理不同分为主动型ACDs和被动型ACDs,主动型ACDs主要通过缝合、金属夹及胶原蛋白塞使血管闭合达到止血目的(如Perclose、StarClose、 AngioSeal);而被动型ACDs主要是通过协助压迫、加强凝血及封闭剂来使血管闭合达到止血目的(如FemoStop、Boomerang、SafeGuard、Mynx、Clo-Sur PAD、Syvek NT patch、D-Stat、Chito-Seal)。同传统人工按压止血法比较,ACDs可缩短止血时间和制动时间,改善患者术后舒适度,减轻医疗护理强度。自1995年以来,国内外ACDs临床使用呈明显增加趋势,据估测至2013年全球ACDs市场需求量总值将达10亿美元。因此规范ACDs临床应用,减少血管并发症已势在必行。
ACDs应用的循证医学现状
    ACDs循证医学证据主要来自临床研究、注册登记数据及荟萃分析。对于主动型ACDs,多数研究认为同传统人工压迫止血法比较,可明显缩短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但在引起血管并发症方面有不同的结果。对于被动型ACDs,研究认为同传统人工压迫止血法比较,血管并发症甚至止血疗效方面(少数研究)存在矛盾性结果。但现完成的有关ACDs临床研究具有许多局限性,如研究均为中小规模研究(100??600例),多数为单中心,研究对象多为低中危患者,这些研究很难确定少见并发症的组间区别。另外,一些研究还缺乏盲性结果评价及缺乏采用预期治疗疗效评定方法进行组间比较;研究中普遍缺乏血管并发症及ACDs有效性的标准定义。
    已完成数个大型的有关ACDs的注册登记数据分析(包括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肯定了ACDs的有效性,但在血管并发症安全性方面尚不能认为优于人工压迫止血法,亦不能确定哪种闭合装置更优。
    目前已发表的关于ACDs的荟萃分析主要有三个,Koreny等比较ACDs(AngioSeal, Vasoseal, Duett, Perclose/Techstar/Prostar)与人工压迫止血,涉及患者4000例,结果显示ACDs可平均缩短止血时间17分钟,并不增加出血、动静脉瘘及假性动脉瘤并发症。另外Nikolsky等比较ACDs(AngioSeal, Vasoseal, Perclose)与人工压迫止血,涉及患者37 066 例,结果显示血管并发症在AngioSeal、Perclose、人工压迫组间无显著差异。亚组分析示Vasoseal组血管并发症高于人工压迫组(OR 2.27; 95%CI:1.35~3.80)。Vaitkus等的另一项荟萃分析显示(比较AngioSeal, Vasoseal, Duett, Perclose与人工按压),ACDs可降低总的血管并发症,但亚组分析示Vasoseal增加了血管并发症风险。
ACDs临床应用推荐
    从现有的循证证据出发,AHA提出了对ACDs临床应用推荐意见如下:
    1. 经股动脉途径使用ACDs需行股动脉造影以确定鞘管插入部位及局部血管解剖特点(如动脉硬化、钙化等)确保解剖特点适合使用ACDs(I,C)。
    2. 对于非复杂的使用5F导管的诊断性造影如人工按压时使用辅助性器材时血管并发症应控制在1%以下(I,C)。
    3. 对于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患者,为快速止血、减少卧床时间、增加舒适度方面考虑,使用ACDs是合理的。但对于一部分患者使用ACDs后血管并发症风险可能增加,应权衡利弊。使用ACDs时应考虑患者体质、穿刺部位、血管管径、血管条件、鞘管大小、是否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IIa,B)。
    4. 对于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ACDs不应以减少血管并发症为目的常规应用(III,B)。
    5. ACDs相关并发症应继续系统收集登记,做为质控工作的一部分,并系统上报FDA(I,C)。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