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
关键词
首页>>正文

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适应证
[2011/1/26 14:52:30]
 全文(共1页)

    DVT在普通人群中引起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口服抗凝剂可以减少血栓播散,但不能使血栓溶解,所以不能预防血栓后综合征(PTS)。导管直接溶栓(CDT)可以作为DVT的临床辅助治疗策略,但对于确切的适应证未达成共识。目前的证据表明,与系统性抗凝相比,CDT能减少血栓负荷、DVT再发,因此能预防PTS。适宜的适应证为较年轻的、平均寿命长、合并症相对少的急性近端血栓形成的个体。威胁肢体的血栓形成也可行CDT治疗,虽然死亡率仍然很高。目前许多比较CDT长期预后和单独抗凝的随机化对照试验正在进行中。在制定有效的推荐标准前,需要进一步调查联合药物机械性血栓切除术的效果和腔静脉滤器的作用。在因DVT接受导管介入治疗的选择性患者中,已报道的短期预后鼓舞人心。需要进一步的证据证实长期效益和成本-效益。
 DVT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导管直接溶栓可以作为DVTs的临床辅助治疗策略。适宜的适应证为较年轻的、平均寿命长、合并症相对少的急性近端血栓形成的个体,或威胁肢体的血栓形成。

专家点评——李拥军教授
 DVT作为与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齐名的三大心血管疾病,已逐步为大家所熟知,尤其是在DVT脱落造成的致命性PE等医学事件见诸报道之后,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自2001年ACCP出台关于DVT的预防和治疗指南后,抗凝治疗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指南对于各科手术后患者、创伤患者、癌症患者、重症监护患者、乃至长途旅行者的DVT预防均做出明确说明,并收到良好效果,有效降低DVT的发生以及随后可能出现的DVT的发生。尽管在部分地区和部分医务人员的概念中仍然缺乏DVT的预防意识,但在大多数教学医院中,DVT的预防性抗凝概念已开始逐步被接受。与此同时,对于DVT的治疗,抗凝同样占据着主导地位。近年来广泛出现的各种新型抗凝剂,以及正在进行的相关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实验研究,充分说明这一观点。然而,关于DVT的治疗问题,2008年出台的第8版的ACCP指南,基于19个导管直接溶栓治疗的临床实验(包括RCT、前瞻性、回顾研究和病例分析)的数据,认为在有选择的患者中推荐应用直接导管溶栓治疗。这一观点被越来越多的血管外科和介入科医师所接受和追捧。Benjamin O等在本文中总结分析了直接导管溶栓治疗的现状和优势,指出:在部分急性深静脉血栓,尤其是髂、股静脉中心性血栓形成的患者中,应用直接导管溶栓治疗,可有效地提高早期开通率,较好地维持长期静脉通畅率,更有效保护深静脉瓣膜功能,从而降低远期血栓栓塞后后遗症的发生,这些都是单纯抗凝治疗所不及的。与此同时,与全身溶栓治疗相比,直接导管溶栓治疗血栓溶解程度明确提高,出血并发症也明显降低。文章讨论的另一重点是关于直接导管溶栓的适应证,应选择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目前流行的时间节点是14天。然而正在进行的一项RCT研究(CaVenT)纳入的患者为21天内的髂、股静脉血栓。于2009年底发表的初步随访报告已经显示出直接导管溶栓在静脉开通率方面的优势(直接导管溶栓组vs. 对照组,64% vs 36%,P=0.004),进一步的研究正在进行中。其他的适应证包括:中心型血栓、进展性血栓、有肺栓塞风险和危及肢体存活的血栓、18~75岁预期生命周期大于6个月等等,这些适应证和ACCP 8th基本一致。然而,对于有潜在出血风险患者,如血小板减少症、近期手术、创伤、恶性肿瘤有颅内转移以及妊娠患者不支持直接导管溶栓治疗。文章甚至总结出简洁和明了的直接导管溶栓临床路径。对于大家关注的成本/效益比也进行分析和比较,指出费用的计算应该包括:因血栓栓塞后后遗症所造成的相关治疗费用以及所导致的工作能力丧失等方面的内容。尽管直接导管溶栓对于急性深静脉血栓的最终治疗效果、适应证、成本/效益比还需等待相关的RCT试验研究结果,但对于目前以抗凝治疗深静脉血栓为主流的情况下,该文章对急性深静脉血栓的积极干预治疗,更有效保护深静脉瓣膜功能,降低远期深静脉血栓栓塞后后遗症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临床实际指导意义。
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 李拥军





更多热点
更多   心血管   相关搜索
声明:登陆《国际循环》手机网不收业务信息费,只产生运营商收取的上网流量费。
返回顶端| About Us | 客服中心 |收藏本站
WapURL手机网址(wap.icircula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