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一些特异性自身抗体(如抗β2-糖蛋白 I,抗心磷脂抗体)与存在LAC患者的血栓形成史有关。然而,前瞻性研究资料不多,这些自身抗体的预测价值也不令人满意。R.Vormittag等对高血清总免疫球蛋白G(IgG)作为LAC患者血栓形成的预测参数进行了评估。该前瞻性研究共选入109例患者(91例女性,18例男性,平均年龄42岁)。结果发现73(67%)例患者有静脉或动脉血栓形成史。55(50%)例接受了口服抗凝治疗。在随访期间(平均观察时间:1343天),观察到14例血栓相关事件(5例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肺栓塞,4例卒中,2例心肌梗死和1例动脉闭塞;4例为原发性事件,10例为复发性事件)。11例(10.4%)患者有高IgG。高IgG患者发生动脉和静脉血栓形成的累积概率1年后为28%,5年后为64%。而对于IgG正常的LAC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的累积概率1年后为5%,5年后为8%。考虑到整个观测时间,在调整年龄、性别、口服抗凝剂、阳性血栓史和抗β2-糖蛋白抗体I后,高IgG与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相关,风险比例为12.8 (P=0.001)。该研究提示高IgG水平是静脉和动脉血栓形成的强烈风险预测因素,对LAC患者血栓的发生和发展需要联合多靶点进行研究和评估,而并非仅针对单一特异性自身抗体进行治疗。
专家点评
狼疮抗凝物(LAC)是抗磷脂抗体(APL)的一种。抗磷脂抗体是一组针对各种带负电荷磷脂的自身抗体,包括抗心磷脂抗体、LAC以及抗磷脂酰丝氨酸、抗磷脂酰胺醇、抗磷脂酰甘油、抗磷脂酸和抗β2-糖蛋白I(β2-GPI)抗体等。抗磷脂综合征则是与抗磷脂抗体有关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主要表现为反复动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精神神经症状,伴有抗心磷脂抗体或狼疮抗凝物等持续阳性等。LAC阳性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率很高,但并非每一个LAC阳性患者都会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筛选出高风险患者并采取恰当的血栓预防措施是改善该类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遗憾的是,LAC患者目前尚没有理想的血栓风险预测指标,伴有高水平的抗β2-糖蛋白 I或抗心磷脂抗体对预测LAC患者血栓事件有一定价值,但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低。该研究对血清总免疫球蛋白G(IgG)作为LAC患者血栓形成的预测指标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高IgG与动脉或静脉血栓事件显著相关,风险比例为12.8(P=0.001)。该研究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抗磷脂抗体的种类非常多,高IgG的患者血栓事件显著增高,提示多个抗磷脂抗体阳性较单一抗磷脂抗体阳性更易促发血栓事件,但目前临床上常规检测的抗磷脂抗体仅为抗心磷脂抗体、LAC及抗β2-糖蛋白 I抗体,这些单一抗体的预测价值并不令人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总抗磷脂抗体水平的血清总IgG可能是更有价值预测LAC患者未来血栓事件的指标,需要更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
北京同仁医院心内科 史旭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