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有创操作前应常规给予他汀
这一荟萃分析证实:PCI、CABG和非心脏手术这些有创操作前开始他汀治疗能够减少随后的MI发生,术后房颤的发生率亦显著降低。作者Bavry博士认为,这一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有创操作前的他汀治疗在改善有创操作安全性当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当前的CABG、择期PCI和ACS指南推荐他汀用于心血管事件的二级预防。ACC/AHA 2007年公布的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评估与管理指南指出,对于中危患者可考虑给予他汀,在术前给予他汀是合理的。上述指南均未特别提出,有创操作前给予他汀可特别用于预防围术期MI和房颤等并发症的发生。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Kim A.Eagle教授评论到,“这一荟萃分析所得出的冠状动脉操作前开始他汀治疗的证据相当有说服力。鉴于在机制上具有充分的合理性以及大量的循证证据,接受冠状动脉有创操作的患者无一例外地都应该在术前应用他汀,除非有应用他汀的禁忌证”。
探讨||有创操作前给予他汀的剂量和时间
需要指出的是,该荟萃分析纳入的研究中采用了不同的他汀,涉及不同的给药剂量。就观察的他汀类型和用药时机来讲,PCI研究中56%的分析结果来自阿托伐他汀≥40 mg的试验(术前1~7天应用);CABG研究中58%的分析涉及阿托伐他汀≥20 mg(术前7天应用)的试验;非心脏外科手术研究中91%的分析涉及氟伐他汀80 mg(术前4周应用)的试验。尽管目前已经有给药剂量和用药时机的相关研究,不过我们还无法得出非常确切的给药剂量和用药时机。ARMYDA试验显示,PCI术前1周给予80 mg阿托伐他汀能够减少术后MI发生,而NAPLES试验中PCI术前1天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也能使患者获益,这些大型研究或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指导。Bavry博士认为,“未来专门观察有创操作前他汀剂量和类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明确地回答这一问题”。
探讨||他汀发挥围术期心血管保护作用的机制
在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目前认为他汀主要通过降低LDL-C使患者获益。但是,在ACS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紧急情况下,降低LDL-C不能单独解释他汀的所有益处。众所周知,他汀具有明显的多效性作用,能够改善内皮功能(通过上调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稳定斑块(通过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合成)、降低粘附因子(VCAM-1、ICAM-1)和循环生物标志物(CRP)水平等。因此,实施冠状动脉有创操作时,他汀治疗可在内皮损害出现之前通过降低血管反应性和稳定斑块来发挥抑制炎症瀑布反应的作用,实现“未雨绸缪”。除了对实施有创操作的局部血管具有有益作用之外,他汀对其他“易损”病变也有益处。上述生物学效应被认为是他汀发挥围术期心血管保护作用的基础。
小结
从2002年Hermann等发现PCI术前7天应用他汀可降低MI发生率开始,他汀用于围术期的研究不断出现。Bavry博士等进行的这一荟萃分析为他汀在围术期的应用增添了新的支持证据。这一荟萃分析提示,有创操作前的他汀治疗在改善有创操作安全性当中具有重要作用,可显著减少MI、死亡和房颤发生,这一发现再次拓展了他汀在围术期的应用。Kim A.Eagle教授在评论文章的最后指出,“是该考虑给经典药物他汀一个新适应证的时候了”。
[1] 2 [上一页]